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1年10月11日
环境规划院成立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2021年10月,《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面向全球发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举措和成效,《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在云南昆明拉开序幕,各国共商“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生物多样性保护将迎来转型变革契机。为积极响应我国新时代“持续推进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提升我院在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地和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领域决策支撑水平,我院决定于联合国生物多样性缔约方第15次大会(COP15)召开之际,成立“生物多样性与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简称生多中心),英文名称为 Center for Biodiversity and Nature Reserve(简称CBNR),任命王夏晖兼任中心主任,张丽荣为中心执行主任。
生多中心是以我院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研究所人员为主体,联合战略规划所、政策管理所、水生态环境所、大气环境规划所、土壤环境保护中心、碳达峰碳中和中心、投资与产业所、环境风险中心等部门技术人员组建的跨部门跨学科的研究团队,将重点围绕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自然保护地科学规范化管理及保护成效评估、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等领域开展研究和实践,为国家和地方加强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供决策技术支撑。
我院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脱贫攻坚协同推进、自然保护地及生态空间相关规划和政策、生态文明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1)在生态环境领域首次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脱贫攻坚协同发展六大模式,构建“关键技术-协同模式-实践案例-绩效后评价”一体化决策框架,纳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政策体系,选取重点地区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试点建设;(2)技术支持国家、省市和区域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护领域重要决策技术文件、规划、评估报告和政策建议,研究人员参与《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撰写工作,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示范成果纳入COP15生物多样性系列图书;(3)自然保护地综合管控技术支撑了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完善、“绿盾行动”专项执法和生态红线划定勘界,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法》《湿地法》和《生物遗传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修订,与黄山风景名胜区、红石国家森林公园等多处自然保护地共建监测基地;(4)支持地区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管理规划、生态文明示范(省、市、县)创建规划、“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方案;(5)主持国家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研究,参加生态保护红线制定以及相关政策研究。
生多中心成立后将继续发扬团结、求是、创新、开放的态度,重视研究视角和技术方法的“走出去”和“引进来”,抓住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转型变革的新机遇,扎实做好基础数据和技术研究,积极寻求与国内外各方的多层次合作,不断提升我院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治理、自然保护地研究领域的团队力量和影响力,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环境规划院的贡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