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9年11月25日
基本现代化与美丽中国:2035年展望
 

王金南

中国提出的现代化里面有六个方面的基本维度的目标。有两个问题对中国来说是很急迫的:第一,现代化目标分两步走,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个重要阶段。第二,美丽中国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关键部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进程里面,五项指数体系里,生态文明指数是最低的,这个问题延续到2035年基本现代化进程里面。

跟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特别相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情景:

第一,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情景,到2035年整体上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第二,关于资源能源消费整体上到2030年前后达到峰值,进入一个平台期。

第三,主要工业产品基本上达到一个峰值,或者超过高峰阶段。

第四,汽车的消费量,2035年左右将达到5-5.5亿量左右,环境的技术、要求也有比较大的进展。

第五,科技方面对生态文明保护的影响是双向的,有些可能是正向的,有些可能是负向的。在能源技术方面,总体上来说,我们看到的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是有利的,因为整个技术是往清洁低碳方向去走的。

第六,从整个社会形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当中,我们看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同时又看到了老百姓对优质的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总体上判断,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整体将进入能源消费增长的峰值平台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后工业化、创新发展阶段,基本迈入现代化强国等更高阶段门槛。对于美丽中国建设,预判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产业体系、资源能源利用方式等都将向着更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资源环境的压力整体稳步趋缓,为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发展全面协调和美丽中国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保护战略。未来的十五年、二十年左右,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当中怎么去思考这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怎么确定美丽中国的内涵。

第一,要体现核心的特征。美丽中国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诗意的表达。

第二,美丽中国体现在两个关键方面,即:绿色发展和优美的生态环境。山清水秀、贫穷落后的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污染环境同样也不是美丽中国,这两个事情的发展跟发展之间必须平衡。

第三,美丽中国有三个层次,即:标志美、内核美、支撑美。标志美体现在自然美、环境美、城乡美。内核美包括理念问题、生产方式问题、生活问题。支撑美指的是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问题,制度层面的问题。美丽中国有四个特征,表现在整体性、协调性、多样性和现代性。

第二个问题,建设美丽中国2035年定的目标是环境质量得到根本改善,根本改善是什么意思?

第一,覆盖面广,生态环境质量应该包括全国所有的地区,所有的要素,也就是大气、水、土。整体性的改善,而不是部分区域或领域的改善。

第二,改善领域要大。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要跟我们国家的环境质量标准相比较。比如说PM2.5定的是国家标准35。去年是最好的成绩51,差距还是很大。从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必须要改善度大。

第三,协调性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跟社会经济发展是要相协调的。我们现在可能看到有些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力度比较大,但也带来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协调性就出现了问题。

第四,认可度高,我们要回到老百姓当中,老百姓说环境质量改善了才是真正改善。这是对生态环境改善标志特征的认识。

总体上来看,我们觉得生态环境质量根本好转要求更高、难度更大。2017年开始的新一届政府,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在整个生态文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特别是在大气治理方面,国际社会都给予了高度认可,习近平主席在今年的“两会”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论断,就是要保持和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要提高定力,不能减弱。

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应该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绿色发展与绿色生活方式,这是根本上的,要说发展方式跟生活方式不能绿色的话,我觉得后面的美丽可能是很虚的,不是实质性的。很简单,现在中国人采取的生活模式,生活消费水平要都像美国那样去做的话,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在生活方式方面必须有彻底的变革。

第二,生态环境质量要改善。像大气环境PM2.5怎么下降,水环境怎么变好,土壤怎么让我们放心,这是生态环境质量方面的,也是跟老百姓的生活、跟我们的健康密切相关的。第三,作为支撑,也就是说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这个是要跟上的。

第三,美丽中国建设里面涉及到战略路线的问题。比如:

第一个,大气的问题,计划能不能花十五年的时间,全国338个城市,所有地级以上的城市能够实现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这个事情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第二个是水环境保护。从国家来说,大江大河的水质目前看起来还可以,因为改善的比较快。主要的问题是老百姓身边,比如说城市周围的小水体、黑臭水体的问题非常严重。战略重点里面包括陆地和海洋统筹的问题,城市跟农村的问题,地表水跟地下水的统筹问题,这些都是比较复杂的。

第三个领域是土壤问题。在大气、水、土里面是最难的,基本的污染状态还没有完全摸清楚。从这个角度来说,重点放在风险的防控上。

第四个是生态保护,也就是生态保护建设方面,重点放在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阶段。

第五个是乡村建设问题,国家从“十三五”开始花了很大的力度,现在这个力度越来越大,到2025年左右中国的农村最基本的环境基础设施,像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达到基本的覆盖。

第六个是生态环境风险,我们希望2035年左右做这么一个转变。

第七个是海洋的生态环境保护,这是一个新的领域,由于体制上的原因抓的不是很好,现在把生态保护的职责全部划到生态环境部以后,这个工作必须要紧锣密鼓的往前做。主要有重点区域,像渤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问题。

最后一个是现代化治理能力问题,现代化改革都在稳步推进。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5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