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0年07月31日
我院专家受《环境保护》邀请就如何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建言献策
2020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15周年,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新动能,是讲好生态文明建设“中国故事”的重要素材。近日,受《环境保护》编委会邀请,我院院长王金南院士、王夏晖研究员、於方研究员等专家围绕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践行“两山”理念主题,分别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顶层设计、路径创新、生态价值核算进展等领域撰写一系列专题文章。主要观点如下: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任务与优先行动》一文在阐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关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的基础上,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探索实践,针对当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面临的问题挑战,提出构建面向现代化美丽中国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对策建议。文章指出,生态产品是人类从自然界获取的生态服务和最终物质产品的集合,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被保护的、潜在的生态产品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价值,为人类社会经济增加生态福祉的过程,其内涵是在生态产品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通过调节生态产品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实现生态保护效益外部化和生态保护成本内部化,从而有效协调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部委根据职责分工,积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实施,各地积极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实践。但目前,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仍面临生态产品的概念、范围和价值的认识尚未统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通道还未打开、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不充分等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应围绕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融合性”、价值实现通道“灵活性”、价值转化能力“有效性”、价值实现渠道“多样性”以及优质生态产品生产供给“广泛性”,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供给,夯实科技支撑,创新经济政策,重视落地实践,全面建立“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本模式与创新路径》一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已经开展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地方实践,总结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类基本模式,围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地的三大瓶颈,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四条创新路径。文章指出,根据物质供给类产品、文化服务类产品、生态调节服务类产品三种生态产品类型,很多地方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三类基本模式,即依托丰富生态资源和优质环境质量,推动物质供给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深化文化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探索资源权益出让和生态补偿,促进调节服务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虽然我国很多地区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标国家关于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目标和要求,仍存在生态产品权属界定尚不清晰、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尚不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市场交易机制尚不成熟等瓶颈制约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最后文章提出,随着我国进入深化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需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聚焦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市场交易、生态产业、生态补偿、绿色金融、生态治理六大重点领域,创新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一是优先夯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资产核算两大基础,二是充分运用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产业化经营两个抓手,三是大力创新发展资源产权交易和绿色金融两大政策,四是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两大机制。
《生态价值核算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与展望》一文对国内外生态价值核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生态价值核算相关的政策制度进行总结分析,对促进我国生态价值核算从学术研究向实践管理转变提出建议。文章提出,国际组织陆续推动一系列大型的生态系统价值核算研究,并在生态价值有偿使用、规划决策等方面进行应用。我国生态价值核算的思路可总结为服务价值核算法、当量因子法和基于能值的生态元法三种,并重点在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开展单类生态系统价值核算,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了生态价值核算试点并应用到生态补偿标准设定、政府政绩考核、基于产权交易的绿色投融资政策等领域中。随着我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的逐步践行,特别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基于我国特色的生态价值研究正处于由理论探讨向实践应用转化的快速发展时期,但生态价值核算还存在核算方法标准化、参数本地化、结果政策应用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文章建议统一核算框架体系,实现核算方法标准化;加快生态监测网络建设,促进核算参数本地化;加大生态价值核算在规划决策中的应用,保障生态安全;构建生态产品价值交易机制,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