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0年07月31日
中国工程院黄河战略重大咨询项目中期交流会在京召开
2020年7月11日,中国工程院以“现场+视频”方式在北京组织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项目中期交流会。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沈国舫院士、郝吉明院士、丁一汇院士、王浩院士、张守攻院士、王金南院士、胡春宏院士、刘炯天院士等院士专家,中国工程院二局唐海英副局长,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焦栋副主任、杨波副处长,北京林业大学政策研究室杨金融主任,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办陈璐怡副主任,以及课题承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项目组组长刘旭院士主持。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夏晖研究员首先介绍了项目总体进展情况。环境规划院许开鹏研究员、迟妍妍副研究员分别汇报了课题一“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战略研究”和课题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战略研究”中期研究进展。与会专家充分肯定了两个课题研究阶段进展,并就黄河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空间管控、生态保护修复、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发表了意见和建议。王金南院士提出应从中国工程院的角度对空间管控的几项重点工作提出衔接建议,包括国家发改委正在组织编制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的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的水污染防治规划中流域控制单元等内容;同时强调当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政策需求较大,应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协调机制、黄河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研究。沈国舫院士提出应充分考虑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三大区域中分布的山区、林区、沙区等重点区域,在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中得到全面体现;强调在研究中应处理好下游地区与周边关联地区的关系,做好与下游黄河流域经济带范畴的衔接;同时指出在生态保护修复研究中应关注国家公园建设,建议在秦岭地区推进设立国家公园。胡春宏院士提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已有所缓解,部分地区由黄变绿,下游地区悬河问题突出,河口地区自然湿地减少,要进一步准确把握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刘炯天院士提出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应该加强与其他课题的衔接,研究可定量的指标参数。丁一汇院士提出西北地区气候变化趋势正变暖变湿,生态状况总体向好,但局部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存在退化趋势,应加强生态环境问题的自然驱动和人类驱动因素的深入分析。郝吉明院士认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上游局部地区生态退化,中游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下游河口地区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提出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突出重点问题,应重视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机制体系建设。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张双虎教授对课题三“黄河流域水沙演变趋势与下游河道治理策略”和课题四“黄河流域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与新形势水资源配置战略”进行了汇报,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吕红医教授分别对课题五“黄河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发展战略”和课题六“黄河文化保护与文明传承战略”进行了汇报,与会专家针对黄河流域水沙关系调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群协同驱动、文化创新等方面提出意见与建议。
最后,刘旭院士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地位十分重要,要准确定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特征,突出黄河流域重点问题,对研究内容进一步凝练和聚焦,同时强调各课题内部与课题之间应加强沟通讨论,优化后续研究工作。
自2019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我院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紧密围绕黄河流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积极推动相关研究工作,为制定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策略,筑牢黄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