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环境规划院完成2009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
如何对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进行货币化评价,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福利,一直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自2004年持续6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进行了核算,不断提高环境经济核算方法的科学性,扩充核算内容,完善核算体系,加强核算结果的实践应用。日前,联合课题组已经完成2009年的环境经济核算报告。在对我国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损失进行核算的基础上,2009年核算报告增加了SEEA(2012)和《欧盟环境经济核算法规》中提出的物质流核算内容。联合课题组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欧盟物质流核算方法学框架,对2006-2009年我国国家尺度的经济系统输入输出物质流与相应指标进行了测算。
2009年度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主要结论:(1)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上升。环境污染治理压力日益增大,六年间基于退化成本的环境污染代价从5118.2亿元提高到9701.1亿元。2009年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合计13916.2亿元,较上年增加9.2%,约占当年GDP的3.8%。(2)直接物质投入增速较快,资源产出效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直接物质投入由2006年的80多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100多亿吨。“十一五”期间我国资源产出率处于320-350美元/吨的水平,且有下降的趋势,目前先进国家已达到2500-3500美元/吨。(3)我国已经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压力巨大。中国一次能源CO2排放量从2000年的34.7亿t上升到2009年的71.8亿t,增长了一倍,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CO2排放大国。我国各省“十二五”期间GDP增速都超过7%,部分省份的GDP增速还在两位数以上,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压力较大。(4)污染治理水平仍待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任重道远。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和生活污染治理的力度,但电力生产、非金制造、黑色冶金、化工等SO2排放大户和造纸、食品加工和化工等COD排放大户,其SO2去除率、COD去除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低。生态环境退化成本占GDP的比例与人均GDP之间呈现负指数关系,显示出经济发展越是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越高。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