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2年01月16日

 

环境规划院完成2009年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

 

如何对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进行货币化评价,真实地反映国民经济福利,一直是环境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自2004年持续6年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进行了核算,不断提高环境经济核算方法的科学性,扩充核算内容,完善核算体系,加强核算结果的实践应用。日前,联合课题组已经完成2009年的环境经济核算报告。在对我国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损失进行核算的基础上,2009年核算报告增加了SEEA2012)和《欧盟环境经济核算法规》中提出的物质流核算内容。联合课题组根据国际上通用的欧盟物质流核算方法学框架,对2006-2009年我国国家尺度的经济系统输入输出物质流与相应指标进行了测算。

2009年度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主要结论:(1)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污染代价持续上升。环境污染治理压力日益增大,六年间基于退化成本的环境污染代价从5118.2亿元提高到9701.1亿元。2009年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损失成本合计13916.2亿元,较上年增加9.2%,约占当年GDP3.8%。(2)直接物质投入增速较快,资源产出效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直接物质投入由2006年的80多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100多亿吨。十一五期间我国资源产出率处于320-350美元/吨的水平,且有下降的趋势,目前先进国家已达到2500-3500美元/吨。(3)我国已经成为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压力巨大。中国一次能源CO2排放量从2000年的34.7亿t上升到2009年的71.8亿t,增长了一倍,中国已成为世界主要的CO2排放大国。我国各省“十二五”期间GDP增速都超过7%,部分省份的GDP增速还在两位数以上,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压力较大。(4)污染治理水平仍待提高,环境质量改善任重道远。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工业和生活污染治理的力度,但电力生产、非金制造、黑色冶金、化工等SO2排放大户和造纸、食品加工和化工等COD排放大户,其SO2去除率、COD去除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投入产出效益相对较低。生态环境退化成本占GDP的比例与人均GDP之间呈现负指数关系,显示出经济发展越是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的生态成本越高。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4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