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2016年环境保护规划技术支撑能力建设项目
委托课题公开选聘承担单位申请指南
为了进一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科学民主,研究解决环境污染修复规划与政策制定支撑能力建设项目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我院决定对2016年度“环境污染修复规划与政策制定研究基础能力”财政预算项目涉及的若干研究内容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承担单位。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课题研究任务和要求
本次公开选择承担单位的课题和要求分别为:
课题1:典型重金属污染环境稳定化修复功能材料
研究任务:现阶段我国具有市场应用价值的修复材料还很少。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农田和工业污染场地面临的最典型的一类污染,国内亟需针对典型重金属的实用性强、能耗低、创新型、长期有效的修复材料。结合现状与需求,本课题开展Cr污染土壤、Zn污染土壤、As污染底泥等稳定化修复的大宗环境功能材料及新型环境材料(如零价铁)的研发和效果评估。具体研究任务如下:(1)分析国内外受重金属污染的农田、污染场地稳定化工程案例,调研环境稳定化药剂的种类、化学组成和适用情况;(2)总结国内外环境稳定化修复工程的验收方法,后评估技术和相关管理程序;(3)针对国内典型污染场地,有选择的进行Cr污染土壤、Zn污染土壤稳定化药剂,As污染底泥的固化/稳定化药剂及适用于多种重金属还原修复的零价铁材料的研发。
成果产出:编制《典型重金属污染环境稳定化修复功能材料研究报告》,内容包括:(1)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稳定化修复技术和规范调研成果;(2)选定案例的重金属污染稳定化修复药剂效果评估报告。
课题经费:11万元。
课题2: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注入专业设备
研究任务:污染场地的原位修复工艺因其修复成本低、二次污染少,在国内的需求越来越多;然而我国污染土壤/地下水的原位修复技术刚起步,尚需进行系统研究和规范化管理。六价铬污染场地是我国目前现存的一类典型污染场地,潜在危害巨大,本课题结合行业现状和需求,开展西北高原地区铬污染土壤和饱和含水层原位注入修复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并开展现场中试。具体研究任务如下:(1)调研国内外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注入修复技术和规范;(2)开展西北高原地区铬污染土壤、饱和含水层污染地下水的原位注入修复技术和原位高压注入装备的研发(给出原位注入修复参数);(3)利用研究成果,进一步开展现场工程效果评估和技术装备推广建议工作。
成果产出:编制《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注入专业修复设备研究报告》,内容包括:(1)国内外污染土壤/地下水原位注入修复技术和规范调研成果;(2)西北高原地区铬污染土壤、饱和含水层污染地下水的原位注入技术、高压注射装备、修复参数研究成果;(3)西北高原地区铬污染土壤、饱和含水层污染地下水的原位高压注入工程效果。
课题经费:11万元。
课题3:场地绿色修复管理框架及网络平台设计
研究任务:配合规划院开展中国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管理与技术体系的框架设计,开展中国污染场地绿色修复的网络平台(SURF-CHINA)框架构建和展示,为推行和宣传绿色修复提供基础支撑,起到国内GSR的引导和宣传作用。协助注册并提供为期两年的网站使用和维护工作。
成果产出:(1)场地绿色可持续修复管理与技术体系的框架研究报告;(2)设计中国绿色可持续修复网站和微信平台。
课题经费:12万元。
课题4:巨型污染场地整体风险管控概念模型开发
研究任务:构建典型流域尺度巨型污染场地整体风险管控的技术方法框架。开展风险评估与ArcGIS空间分析相结合的二次开发相结合的源识别、迁移模拟方法研究及展示,配合环境规划院编制流域重金属污染巨型场地整体风险管控的国际经验综述和技术指南设计。起到推进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综合示范,构建巨型污染场地整体风险管控的管理依据和基础支撑作用。
成果产出:巨型污染场地整体风险管控概念模型研究报告和案例分析
课题经费:13万元。
课题5:重金属污染河道清淤整治技术规范的编制
研究任务:调研国内实施的河道重金属超标底泥清淤整治工程施工技术方法、污染防控方法等,分析河道清淤工程与河道疏浚工程差异,在此基础上按照环保工程技术规范编制要求,开展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清淤整治技术规范的编制。
成果产出:编制《重金属污染河道清淤整治技术规范》。
课题经费:10万元。
二、申报条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国际组织、咨询公司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组织或机构。本次招标不接受个人申请。为使研究成果能与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具有前期研究积累的单位申报。
课题负责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工作经验,且能保证从事申请课题研究所需要的时间,无不良科研行为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课题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研究课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公务员不能作为课题负责人。课题研究成果归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所有。
三、投标受理
招标工作自本公告公布之日起开始,参加投标单位可登录网站(http://www.caep.org.cn),从专栏中下载相关材料。申请文件由申请函、课题申报书(含经费预算)及附件(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前期研究工作成果材料及其获奖情况)等构成。
申请文件以中文编写,一律使用A4纸张,仿宋体四号字打印并将所有申请文件装订成一册,同时提交电子版本。课题申报书封面及有关资料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课题申报书文件内容分课题需求及关键问题分析、现有工作基础和优势、任务分解、项目组织实施方案、主要产出和考核指标、经费预算等章节,编写大纲见附件。
申请文件一式6份,正本1份,副本5份,在每份申请书要注明正本和副本,一旦正本和副本不符,则以正本为准。
寄达申请文件的截止时间为2016年4月20日17:00(以邮戳为准),并同时发送电子邮件,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课题招标”。招标单位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
联系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大羊坊28号鸿炜亿家607室,环境规划院科技处
邮编:100012
联系人:臧宏宽
联系电话:84916891
电子邮箱:zanghk@caep.org.cn
四、课题管理和实施
本次招标课题是国家财政预算项目,申报单位须设立课题专门财务账目,专款专用,实行单独管理,单独核算,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执行,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将组织评审,对申请单位的方案进行评估,择优确定承担单位。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将指定专人负责不同课题的跟踪管理。招标选定的课题承担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商议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研究区域、阶段进度等内容。研究期内,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可依据工作需要,要求承担单位作若干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承担单位应于2016年9月底前完成研究课题的中期报告,于2016年12月底前提交研究成果,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组织评议审查。承担单位根据评议审查结果,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完善,并于2017年1月底前向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提交正式研究成果。
附件1:课题申报书编制提纲与格式要求
一、课题需求及关键问题分析
(一)课题需求分析
(二)关键问题分析
二、现有工作基础和优势
重点介绍与申报课题相关的、曾经承担或者参与的课题情况,以及申报单位的工作优势等。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技术路线
(二)任务分解与主要研究内容(需要与要求的研究内容进行呼应,提出较为详细的研究内容,体现工作方法)
(三)主要产出与考核指标
四、组织实施方式
(一)课题组织实施机制
(二)课题牵头单位及课题负责人介绍
(三)建议的主要课题参与单位及任务分工(如没有联合申报单位,可不说明单位之间任务分工)
五、课题经费预算
说明包括办公费、会议费、差旅费、劳务费等支出经济分类的各项费用的测算依据和结果,及经费预算表。特别说明,不列支“管理费”项目。
六、相关附件
(一)课题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
(二)其它。
附件2:课题申报书封面
课题名称:
申报单位(盖章):
建议课题负责人(签字):
联系人:
联系地址:
邮编:
固定电话:
移动电话:
传真:
电子邮箱:
申报日期: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