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19年04月15日

普查数据汇总分析与第三方评估技术支持项目

委托课题公开选聘承担单位指南(2019年度)

 

根据普查数据汇总分析与第三方评估技术支持项目2019年度的总体安排,本次向社会公开选聘承担单位。

一、 工作任务与要求:

课题1:累积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方法研究

课题目标:开展累积性环境风险源分级方法研究,提出成套的累积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的程序和具体方法,为全国累积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任务:基于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其他可用数据,构建累积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技术方法。(1)基于环境风险系统理论方法,研究建立累积性大气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方法、累积性水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方法、累积性土壤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方法;(2)形成累积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技术指南,明确方法的适用范围、分级程序以及具体方法等;(3)选取典型地区对方法进行试点验证和修改完善。

成果产出:累积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技术指南1份和研究报告1份。

经费安排:45万元。

课题2:突发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方法研究

课题目标:开展突发性环境风险源分级方法研究,提出突发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的程序和具体方法,为全国突发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任务:1)系统梳理已有技术方法,基于环境风险系统理论方法,研究建立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其他可用数据的突发性大气、水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方法;(2)形成突发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技术指南,明确方法的适用范围、分级程序以及具体方法等;(3)选取典型地区和重点行业对方法进行试点验证和修改完善。

成果产出:突发性环境风险源分级评估技术指南1份和研究报告1份。

经费安排:30万元。

课题3:环境风险区划和地图绘制方法研究

课题目标:研究建立环境风险区划和地图绘制方法,为全国环境风险分类、分区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主要任务:基于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数据和其他可用数据,构建环境风险区划和地图绘制方法。(1)研究建立大区域尺度、高精度网格的突发性和累积性环境风险评估区划方法;(2)研究建立环境风险地图绘制方法,分类提出包括基础数据清单、数据预处理、分析计算、标准化表征以及应用方式等的风险地图绘制流程和关键技术要点;(3)选取典型地区对方法进行试点验证和修改完善。

成果产出:环境风险区划和地图绘制方法1套,研究报告1份。

经费安排:45万元。

课题4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国家数据第三方评估

课题目标:根据国家普查办和项目组的安排,对全国普查汇总数据进行总体评估,发现问题,为提高数据质量奠定基础。

主要任务:1)对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估,采用规范性审核、逻辑性校核等方式,对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进行汇总数据面上评估;(2)采取随机抽样方式,在满足有关置信水平和误差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对普查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审核评估;(3)从完整性、一致性、准确性等方面判断普查数据的质量水平,分类提出存在的问题,编制评估报告。

成果产出: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国家汇总数据第三方评估报告1份。

经费安排:49万元。

课题5:省级普查数据影响因素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评估

课题目标:为评估各省普查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拟设计调查问卷,对普查的组织实施、效果、影响等进行问卷调查与评估分析,为省级和国家普查数据评估等提供依据,并为提高普查效果、进一步完善数据控制管理提供经验。

主要任务:1)针对各地影响普查数据质量的影响因素,包括普查的组织实施、效果、影响等,设计覆盖普查机构、第三方、调查对象以及公众的调查问卷;(2)协助开展问卷调查;(3)开展各省区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完成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评估报告。

成果产出:普查调查问卷1套,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评估报告1份。

经费安排:35万元。

课题6至课题16:省级普查数据第三方评估

课题目标:根据国家普查办和项目组的安排,对各省普查数据质量控制措施和数据进行评估,发现问题,为提高各地区数据质量奠定基础。

主要任务:

开展对应评估区域的普查数据评估。(1)开展普查数据质控合规性评估,根据国家质量控制与管理的有关文件要求,根据委托方设定的质量控制措施评估内容,核查档案材料,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2)开展数据质量评估,对抽样调查对象进行核查评估,根据质量核查有关样本要求,抽取样本进行数据核查审核,对普查填报数据质量进行评估,综合评价区域普查数据质量,分析问题并提出建议;(3)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收集,通过进行访谈交流,对普查涉及的各类人群发放与收集普查调查问卷;(4)综合评估过程与结果,编制评估报告。

每个承担单位只能承担评估区域对应的一个课题,拟安排1个月完成现场评估工作,1个月完成评估报告撰写提交。

课题6-16成果产出:产出各区域评估报告1份。

经费安排:课题6至课题16的具体经费安排如下:

序号

评估区域

委托金额(万元)

课题6

北京、天津、河北

43

课题7

山西、陕西、内蒙古

43

课题8

辽宁、吉林、黑龙江

43

课题9

上海、江苏、安徽

49

课题10

浙江、福建、江西

49

课题11

山东、河南、湖北

45

课题12

广东、海南、湖南

49

课题13

四川、重庆、西藏

41

课题14

广西、贵州、云南

42

课题15

甘肃、青海、宁夏

42

课题16

新疆(含兵团)

36

课题17省级第三方评估数据分析汇总与质控技术支持

课题目标:对省级普查数据第三方评估数据等进行汇总分析与质量控制,梳理整理第三方评估数据,规范第三方评估过程,保证评估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主要任务:1)建立第三方评估过程中的质量规范,包括建立定性评估、抽样要求、数据整理、资料收集、评估过程等的质量控制规范并提供技术支持手段;(2)组织人员利用技术手段,对第三方开展省级普查数据评估过程的规范性进行控制,配合委托方进行评估项目督导;(3)对省级普查数据第三方评估数据等进行分析汇总,编制完成省级普查数据第三方评估数据分析汇总与质量控制报告。

成果产出:省级普查数据第三方评估数据分析汇总与质控报告1份。

经费安排:38万元。

课题18:普查41个工业行业污染治理治理数据校核与比对

课题目标:对全国工业行业大气、水、一般固废和危险废物治理相关信息进行校核和对比分析,为数据汇总和分析做好基础。

主要任务:1)对全国范围内41个工业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水污染治理技术、一般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相关数据进行校核,确保治理技术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和合理性。(2)对区域、行业间污染治理技术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在治理同种污染物时的治理信息区别。

成果产出:普查41个行业污染治理治理数据校核与比对研究报告1份。

经费安排:25万元。

课题19:工业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汇总分析

课题目标:对全国31个省市范围内41个工业行业的大气污染治理技术进行梳理汇总,对照我国典型地区大气污染控制政策,对我国未来典型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趋势进行预测。

主要任务:1)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工业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实际填报情况,梳理我国2017年所有工业行业在SO2NOx、颗粒物、VOCs等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分析其处理工艺、处理效率、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等基本信息;(2)结合我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以及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分析我国未来典型地区大气污染治理趋势。

成果产出:工业行业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汇总分析研究报告1份。

经费安排:18万元。

课题20:典型工业行业水污染治理技术汇总分析

课题目标:对全国31个省市范围内典型工业行业的水污染治理技术进行梳理汇总,对照我国典型地区水污染控制政策,对我国未来典型区域水污染治理趋势进行预测。

主要任务:结合全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中工业行业水污染治理技术实际填报情况,梳理我国2017年食品加工、酒和饮料制造、皮革、造纸、纺织行业等重点水污染治理行业在COD、氨氮、总氮、总磷、石油类、挥发分、氰化物、总砷、总铅、总镉、总铬、六价铬和总汞等水污染治理技术,分析其处理工艺、处理效率、处理设施处理能力等基本信息。

成果产出:典型工业行业水污染治理技术汇总分析研究报告1份。

经费安排:17万元。

二、申报条件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事业单位均可单独或联合申报,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行业协会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组织或机构。本次选聘不接受个人申请。联合申报单位必须提供课题实施的管理模式,签订共同申请协议,明确规定各自所承担的工作和责任。

课题组负责人须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积累,从事相关规划、研究或开发五年以上,无科研失信行为记录并有固定单位(不包括在站博士后)。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负责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人不得作为课题负责人申请研究课题。课题申请人只能主持申报一项课题,若再申报本项目其他课题,只能以参加者或合作者的身份参加一项课题。原则上承担过评估区域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相关技术支持项目的单位不得申报课题6至课题16对应区域的评估任务,评估区域的分配将结合申报情况由规划院综合考虑后确定。

三、申报程序

申请文件由课题申报书(格式及内容参见附件1)及附件等构成,附件包括(但不限于)申请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复印件、相关研究工作成果及其获奖情况。课题申报书应有法定代表人(或委托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全部申请文件须包装完好,封皮上写明申请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地址、邮政编码、课题负责人和联系人的电话信息,并加盖单位公章。申请文件一式4份,正本1份,副本3份,每份申请书要注明正本和副本,正、副本分别封装并在封面上注明。正本和副本不符时,以正本为准。

寄达申请文件的截止时间为20194221700(以邮戳为准),并同时发送电子邮件,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普查数据汇总分析与第三方评估技术支持项目对外公开委托课题申请文件-课题X

组织单位对申请文件在邮寄过程中出现的遗失或损坏不负责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将组织专家对申请单位的方案进行公开评审,按评审结果确定承担单位,选聘结果在网上公示。

邮寄地址与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大羊坊10号,北科创业大厦706

邮编:100012

联系人:张战胜  杨小兰

联系电话:010-84947796-673

传真:010-84947786

电子邮箱:zhangzs@caep.org.cn

四、课题管理和实施

评审结果公告将在201954日前发布。择优选定的课题协作单位,按项目管理要求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具体商议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技术路线、研究内容、阶段进度等要求,于评审结果公告后两周内签订合同。

承担单位应于20198月底前完成研究课题的中期报告,于201911月底前提交研究报告的初稿,各项阶段性研究成果应及时提交环境规划院进行审查,承担单位应根据审查结果,对研究报告进行修改完善。环境规划院分别组织专家对成果进行验收。课题4~课题17的研究任务原则上应于国家普查数据定库前完成,并同步提交成果报告。具体进度以国家普查办和规划院具体安排为准。

本次公开征集课题是国家财政预算项目,课题承担单位须专款专用,实行单独管理、单独核算,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有关要求执行,并保障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将分别指定专人负责不同项目的跟踪管理,研究期间,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可依据研究工作需要,要求承担单位作若干研究进展情况汇报。

 


附件1:申报书格式与编制大纲

 

 

课题申报书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单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课题负责人(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定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移动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邮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报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课题需求及关键问题分析

(一)课题需求分析

(二)关键问题分析

二、现有工作基础和优势

重点介绍与申报课题相关的,曾经承担或者参与的课题情况,以及申报单位的工作优势等。

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一)技术路线

(二)主要研究内容

需要与要求的研究内容进行呼应,提出较为详细的研究内容,体现工作方法。

(三)关键技术、主要产出与考核指标

主要产出与考核指标应明确数量、完成时限及达到的标准。

四、组织实施方式

(一)课题组织实施机制

(二)课题牵头单位及课题负责人介绍

(三)建议的主要课题参与单位及任务分工(如没有联合申报单位,可不说明单位之间任务分工)

五、课题经费预算

说明:包括设备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等在内的各项费用的测算依据和结果,及经费预算表。

六、相关附件

(一)课题申报单位营业执照或法人代码证;

(二)相关重大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三)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排版要求***

标题格式:一级标题仿宋体加黑,小三,单倍行距;二级标题仿宋体,小三,单倍行距;三级标题仿宋体,四号,单倍行距;所有标题段前段后间距1行。更多级别标题自定。

正文、图表格式:正文用仿宋、四号字体,1.5倍行距,段间距为0。图表中文字、数字使用仿宋小四号字体,单倍行距。目录页编页码,显示三级标题。

版面要求:A4纸,正反两面印刷,左侧装订。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4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