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首页栏目 > 综合信息 > 最新动态
发表日期:2023年04月17日
  王金南院士团队发布全国首个GEP和GEEP百强县
  
  【导读】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GEP和GEEP核算体系应运而生。如果说GDP是“金山银山”价值的评价指标,GEP是“绿水青山”价值的评价指标,那么GEEP就是“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价值的共同体现。日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金南院士团队联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基于30m空间分辨率的遥感数据,完成2021年我国2800多个县级GEP和GEEP核算,核算结果可以为省、市、县级行政区的“两山基地”创建、绿色发展考核评估、生态补偿政策制定、生态第四产业发展战略谋划提供参考。
第一期
  1、什么是GGDP、GEP和GEEP?
  GDP是经济生产总值,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但GDP没有考虑经济增长的“成色”,为此,就有了绿色GDP(GGDP)的概念。GGDP是在传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的基础上,把人类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产生的资源消耗成本、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成本进行扣减后的核算结果。
  GEP是生态产品总值的英文缩写,也称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主要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三大类,体现了“绿水青山”的价值。
  GEEP为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把“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纳入到统一的核算框架体系下,在绿色GDP核算的基础上增加了生态系统给人类提供的生态福祉,是能够同时体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价值的一个综合指标。
  2、GEP、GGDP和GEEP是否已具备核算基础?
  “绿水青山”值多少“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如何向“金山银山”转化,开展GEP核算已经成为践行“两山”理论的重要抓手。GEP核算作为体现地区“绿水青山”价值的重要指标,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开展实践应用。
  作为我国重要生态屏障的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祁连山区、改革开放先驱者深圳市、GEP核算先行先试区浙江省丽水市、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地福建省南平市、京津重要水源涵养区河北省承德市、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江西省万年县、丰城县和崇义县等100多个县、市、省进行了试点示范。
  为规范GEP核算方法体系,国家发改委发布《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生态环境部发布指导文件《陆地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技术指南》,浙江、福建、江西、深圳等地区也发布了地区GEP核算技术指南,为开展GEP核算提供了方法支撑。
  与GEP核算相比,绿色GDP核算开展时间较早,2004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开展了“绿色GDP”核算工作,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为代表的技术团队支撑了该项工作,构建了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
  自2006年开始,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持续开展GGDP核算工作,目前已完成2004-2021年共18年的全国绿色GDP核算,并在规划院网站上发布了《绿色GDP核算技术指南》,为地区开展绿色GDP核算提供方法支撑。
  GEEP核算体系由王金南院士于2016年首创提出,目前环境规划院已完成2015-2021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GEEP核算,今年首次完成县级层面的GEEP核算。
  自GEEP概念提出后,我国山西省、河北省承德市、福建南平市和武夷山市等地区也相继开展了GEEP核算,其中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探索经济生态生产总值(GEEP)核算体系”的安排部署,加快推动山西省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3、2021年GEP和GEEP百强县分布在哪里?
  GEP百强县主要分布在行政面积大、生态功能突出的西部地区
  我国GEP排名前100位的区县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西藏自治区有25个区县位于前100,黑龙江省有20个区县位于前100,内蒙古自治区有16个区县位于前100,青海省有15个区县位于前10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13个区县。
  青海省治多县、青海省曲麻莱县、西藏自治区双湖县、青海省格尔木市、青海省杂多县、青海省玛多县、黑龙江省呼玛县和西藏自治区仲巴县位于前10强。
  我国GEP空间分布极不均衡,2021年2800余个区县的GEP中,GEP百强县生态产品总值达到29.3万亿元,占到全国GEP的近1/3。
  GEP百强县所在地区生态功能突出,主要分布着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藏东南高原边缘森林生态功能区、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功能区、南岭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呼伦贝尔草原草甸生态功能区、科尔沁草原生态功能区、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三江平原湿地生态功能区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服务价值高。
  东部地区经济强,西部地区生态面积大,GEEP百强县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和生态突出的西部地区
  与GEP百强区县分布不同,GEEP百强区县分布呈现“两级”分化,经济发达地区与生态禀赋优质地区各占半壁江山。根据核算结果,我国GEEP百强区县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和江苏省等东部经济发达省份以及西藏自治区、黑龙江省和青海省等生态大省,其中,广东省和江苏省各有18个和10个区县,西藏自治区、黑龙江省和青海省各有15个、10个和8个区县。
  GEEP前10强区县为青海省治多县、上海浦东新区、青海省曲麻莱县、西藏自治区双湖县、广东省东莞市、青海省格尔木市、青海省杂多县、北京海淀区、青海省玛多县和深圳南山区。2021年,GEEP百强区县的GEEP总量为42.8万亿元,占全国GEEP的1/4。
  与GDP百强区县排名相比,GDP百强区县中有44个未进入GEEP百强区县,这也体现了GEEP核算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方面效益的特点。GEEP核算结果更能体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可以作为衡量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一项综合指标。
4、为什么很多生态优质的区县没有进入GEP百强县?
  从GEP百强县来看,部分东中部生态优良地区未进入GEP百强区县,如武夷山国家公园所在的武夷山市和五指山国家公园所在的五指山市都没有进入GEP百强区县,分析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西部地区区县行政面积大,平均面积为6155km2,最大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面积达到202298km2,而东部区县平均行政面积为1242km2,只有西部平均面积的约1/5。百强区县排名第一的青海省治多县,面积为80642km2,是武夷山市的28.7倍(2813km2),是五指山市的70.5倍(1148.3km2)。
  其次,湿地生态系统产生的气候调节价值在GEP构成中占比较高,占GEP的比例约在46.7%~69.8%之间,西部地区的湿地面积也远大于东中部地区的湿地面积,大约是东中部地区的5.4倍~2.7倍。以上两方面的原因造成西部地区的GEP总量远高于东部地区。
  为进一步分析生态系统生态效益的贡献,剔除与湿地面积关联度比较大的气候调节和洪水调蓄两项指标后,进行单位面积的调节服务价值(ERV)分析。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海南省五指山市、浙江省遂昌县、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浙江省景宁县、福建省光泽县、浙江省青田县、浙江省龙泉市、江西省资溪县和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居单位面积调节服务前10。单位面积ERV排名靠前区县的共同特点是植被生长自然条件优越、植被覆盖率高、生物多样性丰富,单位面积ERV百强县更符合我们感官认知的生态优势县。
第二期
  5、环境退化成本高的地方在哪里?
  考虑经济活动中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是绿色GDP核算的核心问题。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估环境代价十分重要,环境退化成本核算就是该问题的量化指标,具体是指在当前治理水平下,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环境功能、人体健康、作物产量等造成的损害,并以货币化表现的成本。截至目前,在王金南院士的带领下,环境规划院绿色核算研究团队已经持续开展近20年的全国退化成本核算。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由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环境污染损失不断增加。为此,“十一五”以来我国采取了严格的环境质量防控政策,相继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核算结果显示,2015年-2021年我国环境退化成本先升后降,2017年达到顶峰,为2.2万亿元,与2017年相比,2021年环境退化成本下降27.8%。
  具体省份来看,江苏(1971.5亿元)、广东(1303.2亿元)、山东(1236.9亿元)、河南(983.4亿元)、河北(762.3亿元)等省份的环境退化成本较高,合计占全国环境退化成本的38.9%。可以看出,环境退化成本较高的省份,主要是经济和人口大省。从各地市来看,江苏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广东广州市、四川成都市环境退化成本较高,均在200亿元以上。
  6、GEP、GGDP和GEEP是怎么算出来的?
  GEP是生态系统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的总和,从实物量和价值量两方面,对产品供给、气候调节服务、水源涵养、洪水调蓄、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固碳释氧、水质净化、大气环境净化、病虫害防治和文化旅游的生态价值进行核算。
  GGDP参照联合国发布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GGDP在国民经济核算(GDP)的基础上,扣除人类在经济生产活动中产生的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破坏成本后剩余的生产总值。环境退化成本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导致的环境退化成本、水污染导致的环境退化成本和土壤污染导致的环境退化成本,其中大气污染导致的环境退化成本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种植业产值损失、室外建筑材料腐蚀损失、生活清洁费用增加成本四部分;水污染导致的环境退化成本主要包括水污染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失、水污染导致的污染型缺水损失、污水灌溉导致的农业损失、水污染造成的工业用水额外治理成本、水污染引起的家庭洁净水成本等指标。生态破坏成本采用生态破坏类案件的赔偿数额。
  GEEP是绿色GDP和GEP的综合指标,由于GEP中的产品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价值已在GDP中进行了核算,所以GEEP核算只需在GDP基础上对环境退化成本和生态破坏成本进行扣减,再增加上生态调节服务价值。
  要完成2800余个县级行政单元的GGDP、GEP、GEEP核算,精细化的数据是关键。核算基础数据来源包括《中国统计年鉴2022》《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2022》《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1》《2008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第四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分析报告》《中国环境状况公报2021》以及31个省市区2021年度统计年鉴。其中,环境质量数据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提供,全国1km1km网格的PM2.5遥感卫星反演浓度数据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提供。空间分辨率为30m的全国生态质量监测与评价解译数据来源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温度和降雨量数据来自中国气象数据网(http://data.cma.cn/)、NPP数据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提供的数据集、NDVI数据来源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EOS/MODIS数据产品(http://e4ftl01.cr.usgs.gov)、土壤类型数据来源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等。
  7、GEP、GGDP和GEEP如何应用?
  GEP、GGDP、GEEP核算可以为“两山基地”创建、生态补偿政策制定、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效益评估、企业环境、社会和治理(ESG)信息披露等政策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提供数据和方法支撑,GEP、GGDP、GEEP核算的政策应用还有很大的空间。
  首先,建议相关部门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美丽中国地方实践,把GEP核算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作为创建的基本要求,引导地方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
  其次,逐步探索制定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的差异化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提高生态保护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相协调、相促进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在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构建中,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维角度进行生态补偿标准的构建。在重点生态功能区纵向生态补偿标准构建中,基于GEP核算结果,考虑生态系统服务流转量,进行重点生态功能区差异化生态补偿标准的设计。
  第三,探索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估,以GGDP和GEP核算方法为基础,构建规划和项目层面的生态环境效益评估方法体系,发布规划和项目建设的费效评估技术导则,在生态环境敏感地区,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个维度,推动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费效评估,为规划和项目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第四,加强GEEP核算在绿色金融ESG评估体系中的应用,把GEEP的核算指标纳入到企业的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披露中,建立基于核算的绿色信贷标准,着力解决ESG评价评价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充分的问题,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绿色金融要求。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3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