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分析研讨会在京召开
为科学判断和分析“新常态”下环境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研判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5年2月6日环境保护部规划财务司、环境规划院、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形势与对策分析研讨会。规划财务司赵华林司长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邀请了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理与资源研究所、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等专家学者出席发言。会议由环境规划院洪亚雄院长、吴舜泽副院长主持,规划财务司有关领导同志、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委员、地方环境科学研究院代表、环境规划院各部门研究人员共60余人参会。
赵华林司长指出,新常态是做好或者安排好环境保护工作的大逻辑,新常态下环境保护机遇与挑战并存,并从改革红利释放、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增速换挡、能源消费趋缓、区域与城镇结构优化、绿色经济蓬勃发展等角度分析了环境保护有利因素,同时,环境保护也面临国际环境履约压力、布局性污染点状转移面上扩张、产能化解困境、污染治理迟疑、环境基本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已达或接近上限等现实压力。今后,环境保护工作目标要从污染物排放总量向改善环境质量转变,工作重点要从主要控制污染物增量向优先削减存量、有序引导增量协同转变,管理途径要从主要依靠环境容量向主要依靠环境流量、环境容量的动静协调、统筹综合支撑转变。因此,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环境保护形势,超前谋划,顺势而为,才能抓住根本性改善环境质量的窗口机遇期。
参会专家学者分别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形势、国际发展形势、社会治理形势、区域发展形势、资源环境形势、环境保护形势等不同视角,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系统梳理和分析了新常态下的形势变化和特点,为准确把握新常态,编制“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提供借鉴与思考。
吴舜泽副院长作了新常态下经济社会环境研判报告。吴院长指出,工业化、需求结构是决定经济新常态的本质因素,创新驱动是主要特征,增长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是新常态的显性结果,产能峰值、能源形势、社会形势是新常态形势的具体体现。并针对新常态的特征、判断、阶段、影响和应对策略,论述了具体的观点,并结合体制国情,提出环境新特征和治理新要求,引起参会人员的共鸣。
对新常态的研究分析是科学编制“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性工作,是对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深化和拓展,我院战略规划部在前期研究和本次会议的基础上,继续做好跟踪分析工作。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