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0年07月24日
社会民间组织建言献策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
2020年7月24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美国环保协会共同组织召开了《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组织建言献策》圆桌视频会。来自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能源基金会(EF China)、绿色和平(Greenpeace)、亚洲清洁空气中心(CAA)、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CCAPP)、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 Foundation)、自然之友、创绿研究院、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等18家国内外环保机构和社会组织的代表共同参与了视频研讨。生态环境部综合司规划区划处贾金虎处长、环境规划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和“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组主要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片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2020年7月24日)
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在开幕式上致辞。王金南院长首先介绍了我院建院伊始即承担“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国家中长期生态环境规划、重点流域和区域规划、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的基本职责,以及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提供全面技术支撑的总体定位。王金南院长指出,目前生态环境部门已经根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基本完成了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并按照明年的进入规划报审阶段的进度安排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研究。王金南院长希望大家畅所欲言,实事求是,针对问题,聚焦建议,并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充分反映社会组织对“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彭宾在建言会开幕致辞中指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社会组织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领域都有独特而且重要的作用,是生态环境保护重要的参与力量,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将继续作为国家级的重要桥梁和平台发挥社团交流和学术交流作用,与国内外的社会组织密切保持合作,共同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博士在致辞中提出,应注意到疫情可能对全球气候治理、国际环境保护和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世界各国各方对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绿色发展以及中长期规划等领域发挥更多国际引领作用的高度期待,建议在“十四五”规划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国际背景和形势,同时继续保持合作交流,共同推进中国和世界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进程。
图片来自: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2020年7月24日)
此次会议以环保机构和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建言交流为重点,围绕2020年世界疫情影响及“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二氧化碳减排、适应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治理、社会行动、国际与地区合作等重点领域设置了4个综合型研讨议题开展交流。代表主旨研讨环节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战略规划研究所副所长秦昌波博士主持。
美国环保协会张建宇博士、能源基金会环境管理项目主任刘欣、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中国气候与能源政策主任林明彻、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副秘书长张博文女士,首先围绕中国的能源利用与环境气候保护、二氧化碳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等重点问题介绍了各自所开展相关项目活动及研究成果,并分享了针对国家“十四五”环境气候保护的意见建议。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办公室主任张琰、大自然保护协会科学总监靳彤女士围绕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提出制订和实施重大环境治理工程时优先考虑NBS措施,并建议利用市场手段助力NBS措施的大规模应用;世界自然基金会高级项目专员吴琼女士结合可持续生产、消费及“净塑城市”提出了关于国家“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考与建议;中国绿发会副秘书长肖青呼吁“十四五”时期应更加聚焦忽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项目,应从资源开采利用、生产者源头入手,整治过度包装、环境污染、粮食浪费等问题,并建议完善环境保护法治建设、政府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中国生态学学会副秘书长刘世梁教授建议应从生态系统服务途径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区域生态安全;山水自然保护中心自然观察项目主任程琛博士重点针对加强生态风险和影响评估、科学开展生态恢复工程、完善生物多样性本底信息调查监测等方面提供了政策建议。
聚焦环境治理、污染控制及环保地区合作等重点领域,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可持续城市部门主任刘岱宗结合中国“十四五”大气污染物减排、气候合作与绿色复苏等关键问题提供了意见建议;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付璐女士、中国清洁空气政策伙伴关系秘书处负责人蔡慈澜女士围绕中国“十四五”时期空气质量改善、减排治理和现代科学大气环境治理体系构建分享了相关政策建议;创绿研究院研究员陈冀俍结合在公海生物资源的国际治理研究经验,提出以生态文明和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海洋保护的有关意见建议。
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执行副会长李庆瑞、绿色和平中国首席代表李雁女士、自然之友总干事张伯驹共同围绕公众参与和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为“十四五”时期进一步赋能环保产业、绿化“一带一路”、践行绿色生活以及完善公众参与环境治理的渠道、制度保障和科学支撑建言献策。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副司长、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进行了会议总结,感谢各位组织机构代表的精彩报告和建设性政策意见以及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美国环保协会对这次研讨会的大力支持。万军副司长指出,尽管“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面临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但中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践行绿色发展的决心意志以及方向没有改变,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发展、绿色消费和绿色转型,尤其要转变治理方式,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共同推进社会环保行动并加强国际国内合作。希望借助此次建言会进一步畅通交流渠道,坚持“开门编规划”,群策群力为“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提供建言建议。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