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5年07月24日
环境规划院成功举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5年科学技术年会
“面向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规划展望”分会场
 
  2025年7月19至20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5年科学技术年会在江苏南京召开,主题为“引领绿色科技创新 助推美丽中国建设”。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于会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方伟,南京市委常委、南京江北新区党工委书记、浦口区委书记陆卫东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许其功院长出席大会并主持特邀主旨报告。
  本届年会设置了76个分会场,“面向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规划展望”分会场由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主办,环境规划院美丽中国研究中心承办,于7月18日下午召开。我院副院长、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万军研究员、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毕军教授担任会场主席,由万军研究员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包存宽教授主持。会议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环境规划顶层设计、减污降碳协同、地方实践、重大工程、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等方面等内容,进行了8个专题报告交流。
  万军副院长提出,今年是“十五五”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要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强合力,系统谋划“十五五”生态环保规划。本次研讨会,就是“开门编规划”,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汇聚各方智慧。下一步还将依托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等交流平台,与各位专家学者、各界同仁广泛交流、深入探讨,共同支持“十五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编制,为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包存宽教授介绍了环境治理范式转型的时代性和紧迫性要求,提出以环境规划为研究对象,建立中国环境治理范式从“治污”向“建美”的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了基于“规划性质-规划主体-规划内容”的环境治理演变,并提出环境治理的范式转型机制及优化路径。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李宏伟教授,从生态产品调查和评价、生态产品保护修复机制、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机制等方面系统介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的进展和成效,并从政府端完善基础制度、市场端健全创新转化机制等角度提出了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南京大学环境与健康研究院杨建勋特聘研究员基于文本分析技术,对最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美丽中国政策文件进行定量解析,研究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对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五方面的新动向,结合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现代化评价方法的演化,研究提出了健全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点方向。
  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张磊副院长系统梳理了全面推进美丽江苏建设新部署新要求,研判了“十五五”时期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在分析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十五五”时期江苏省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和任务路径。
  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院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美丽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秦昌波研究员系统介绍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实施部署体系,从全领域转型、全方位提升、全地域建设、全社会行动等维度研究提出美丽中国建设实施行动体系,并研究提出基于激励和约束并重的支撑保障体系。
  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湖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彭颖将生态承载力作为持续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从内涵、评价体系、预警体系、预测研究等方面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提出了湖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框架以及全面实施美丽湖北战略整体提升生态承载力的建议。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尹惠林高级工程师系统梳理了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的背景与意义,研究提出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和任务部署,并就科技赋能系统构建“十五五”生态环境工程体系提出了思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张井勇研究员研究提出了面向碳中和的气候变化预估与风险研究新框架,对不同未来时期“一带一路”气候变化进行预估,并对防范与降低极端高温灾害影响提出了对策建议。
  本次会议从美丽中国建设着手,从宏观层面、微观层面、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分别研究探讨“十五五”时期的工作方向与相关建议,内容充实、气氛热烈。环境规划院、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将继续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战略要求,加强学术创新交流,加强人才培养,助力我国美丽中国建设。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5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