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1年10月22日
我院联合举办第五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
  
  2021年10月20日-21日,2021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在天津召开,本次年会以“开局‘十四五’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主题,由生态环境部、中国科协指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联办。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天津市副市长孙文魁出席会议,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我院联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本次年会中主办了主题为“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与实施路径”的第五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论坛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委会和我院美丽中国研究中心承办。论坛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吴丰昌院士、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陈云敏院士、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朱利中院士、中国矿业大学薛勇教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谷树忠研究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毓辉研究员、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孙韧教授级高工等专家学者,交流和研讨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政策、实施机制、推进路径、保障措施。我院院长王金南院士担任论坛主席,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李春红担任论坛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一级巡视员朱广庆出席论坛。我院总工程师万军研究员主持论坛。来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系统、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计120余人参加会议。
图1 第五届环保科技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会议
主题报告
  论坛首先进行主题报告环节,王金南院士、刘文清院士、吴丰昌院士和陈云敏院士,分别围绕协同减污降碳建设美丽中国、环境监测技术发展机遇与挑战、新污染物的研究现状与思考、固体废弃物堆填场地污染防治技术挑战与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主题报告。
  王金南院士指出,协同减污降碳是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也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碳达峰的根本途径。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应实施六个方面的减污降碳协同。一是实施目标协同,推动大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双达”进程;二是实施空间协同,重点关注大气污染物排放与二氧化碳排放“双高”的区域;三是实施对象协同,识别环境污染物与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部门实现协同治理;四是实施措施协同,确保减污与降碳任务措施高度一致;五是实施政策协同,创新协同政策机制,建立协同治理体系;六是实施平台协同,建立生态环境与气候综合管理平台。
  刘文清院士指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体系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基础,新监测技术发展将成为环保水平提升的巨大推动力,科学研究的方法手段和组织模式将发生重大变化。一是大数据研究成为继实验科学、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之后新的科学研究方式,大数据平台、高效能计算中心等成为重要研究手段;二是数字化、智能化推动科研组织体系向交叉融合无边界方向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越来越依赖数据驱动和场景驱动;三是科研体系向“开放科学” 转型,线上线下的知识分享,跨组织、跨区域、跨行业、跨国界交流合作成为常态。
  吴丰昌院士指出,新型污染物治理关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和人民生命健康,也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必须尽快破解的深层次环境难题。与常规污染物相比,新型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危害风险大、复杂隐蔽且科学认知不足,治理面临更大的困难和挑战。加强新污染物风险管控,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制定新型污染物治理战略和行动计划;二是摸清污染底数,组织全国层面调查监测专项行动;三是加强科学研究,建立新型和常规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体系。
  陈云敏院士指出,固废堆填场地污染防治是国家持续推进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安全的重要保障。围绕“固废物质转化机制及全生命周期调控”这一关键科学问题,结合我国面临的固体废弃物堆填场地污染防治国家重大需求,亟需开展固体废弃物物质转化规律与污染物清单、固体废弃物堆填场地污染阻隔管控、固体废弃物堆填场地修复与治理及固体废弃物堆填场地风险管理四个主要方向研究,从根本上实现源头削减、途径阻隔、修复资源化与风险管控。同时,建议设置固废堆填场地污染防治研究平台,促进固废相关学科交叉,为我国“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无废城市”等战略计划提供长期理论与技术支撑。
专家发言
  论坛第二阶段为专家发言。薛勇教授、谷树忠副所长、张毓辉副主任、孙韧总工分别围绕矿业城市集群的大气污染遥感监测、美丽中国建设科学内涵和工作重点、健康中国战略的逻辑构建与推进路径、美丽天津水环境改善策略与实践等主题作了专题报告。 
  薛勇教授指出,矿业城市的资源利用水平与非矿业城市相当,但污染物排放水平远高于非矿业城市,且环境修复能力低于非矿业城市。目前关于矿业城市的环境污染研究主要集中在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重金属污染,对一些气体的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甲烷等研究相对较少。天空地一体化遥感监测技术通过地基和卫星优势互补,可以快速获取高精度、广覆盖、多参数遥感结果,从根本上提高监测结果的精准度。通过遥感监测技术方法,能够对矿业城市进行大气污染长时间序列特征分析,进而研究大气污染物变化原因。
  谷树忠副所长指出,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是激励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伟大旗帜,也是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集中具体体现。美丽中国是五位一体中的“一位”的具体体现,不是广义的美丽,而是特指生态环境、人居环境优美的狭义美丽,以生态环境优美为基本内涵和根本标志,具体体现在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等方面。要系统开展美丽中国建设监测评价工作,从不同层面扎实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动多主体参与共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张毓辉副主任指出,“建成健康中国”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重要内容,健康中国建设是贯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长周期战略。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健康,根本要求是在发展理念中充分体现健康优先,基本策略是制度化地把促进健康的理念和要求纳入到公共政策制订和实施的全过程,主要任务是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并从推进步骤、“施工图”、法治保障、牵头主体、建设载体、考核评估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路径。
  孙韧总工介绍了“十三五”时期美丽天津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策略。对于地表水治理,通过控源、治污、扩容、严管等措施,消除黑臭水体,消除劣V类河流,有效提升了河湖环境质量;对于海域治理,通过深入推进海域污染治理、滨海岸线和湿地修复、应急能力建设等措施,有效提升海洋环境质量。“十四五”时期,天津将以水和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线并进,统筹水环境治理、水资源节约利用、水生态保护修复,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科技、市场四种手段,通过保饮水、治污水、扩容量、防风险、强能力等举措,建设美丽河湖和美丽海湾。
提报专家咨询建议书
  论坛第三阶段为提报专家咨询建议书环节。我院战略规划研究所所长、美丽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秦昌波研究员,就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与实施路径主题提报了专家咨询建议书讨论稿。与会专家对建议书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要科学界定美丽中国建设内涵,厘清美丽中国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之间的关系,系统谋划美丽中国建设实施战略,高位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下一步,我院将认真总结论坛成果,结合专家意见,形成美丽中国建设战略与实施路径的对策建议,供有关方面决策参考。
图2 与会专家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4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