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1年09月11日
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1年会在京成功举办
年会聚焦协同减污降碳建设美丽中国
2021年9月11日,“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1年会”在北京举行。论坛主席、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发表大会主旨视频报告。论坛副主席、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并作开幕致辞。论坛副主席、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出席年会。会议开幕式由论坛副主席、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主持。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对论坛成员和参会代表给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力量。他表示,要按照美丽中国建设远景目标,系统谋划路线图和施工图,加快推动相关规划和政策机制出台,鼓励各层级因地制宜开展美丽系列建设并打造典型样板,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美丽中国。坚持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深入开展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坚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监管,坚持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自觉行动,共同打造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他希望,专家学者、地方和行业围绕“减污降碳”,探索创新美丽中国建设路径,打造更多实践样板,为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贡献力量。
论坛副主席 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赵英民开幕致辞
论坛主旨报告
开幕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由论坛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教授主持。论坛主席、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论坛副主席、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论坛成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分别围绕中国碳中和之路、协同减污降碳建设美丽中国、双碳目标下成本约束作了主旨报告。
解振华特使指出,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为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坚持系统思维,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进行规划;二是坚持战略思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三是坚持创新思维,积极谋划低碳零碳科技发展,加强绿色低碳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推动能源体制改革和金融财税等制度创新。此外,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建、绿色金融等方面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论坛主席、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作主旨报告
王金南院士以“协同减污降碳建设美丽中国”为题目,从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和达标达峰协同增效两个方面阐述了协同减污降碳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碳达峰的根本途径,提出未来可从六个维度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是实施目标协同,促进大气质量达标与碳排放达峰;二是实施空间协同,重点关注大气污染物排放与二氧化碳排放“双高”的区域;三是实施对象协同,识别重点区域和钢铁、水泥、散煤等行业实现协同治理;四是实施措施协同,保障减污与降碳任务措施高度一致;五是实施政策协同,创新协同政策机制,建立协同治理体系;六是实施平台协同,建立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和碳达峰“双达”管理平台。
刘尚希院长提出,双碳目标下的低碳转型成本巨大,涉及到我国可持续发展,成本约束是双碳目标落实需考虑的关键问题,必须正确认识双碳目标下成本约束,在风险可控条件下实现双碳目标。要以不确定性思维看待和应对双碳目标的成本约束,其关键点体现在企业和居民的承载能力上。刘尚希建议,一是要做好就业升级,通过针对性培训让劳动力适配清洁能源行业发展之需,二是引导金融资源向低碳及绿色转型项目倾斜,三是探索行业、地区碳减排政策成本评估机制,改进相关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
美丽中国百人论坛年会主旨报告
本次论坛年会设置了专题发言、论坛报告发布等四个主题单元,研讨交流面向2035年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转型的战略政策、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分享各地区、各领域实践模式与经验,为推动美丽中国和地区建设献智献策。
单元一: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
第一单元专题发言环节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主持。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国家气候中心党委书记、中心主任宋连春,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孙佑海,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等6位成员,分别围绕数字智能技术优化城市设计布局、碳中和目标下能源和经济转型路径、资源依赖到技术引领下能源转型、双碳目标下风光电力技术开发利用实施途径、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和宏观管理助力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等方面作专题发言。
单元一双碳目标与美丽中国专题发言
单元二:减污降碳战略与行动
第二单元专题发言环节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主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首席策略官赵海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贾康,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王天义,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万科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分别围绕风光水储互补开发利用实施途径、碳达峰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治理、金融行业助力碳中和、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内在机制、减污降碳企业行动、环境大数据助力减污降碳实践、碳中和下城市建设与社区转型等方面作专题发言。
单元二减污降碳战略与行动专题发言
单元三:论坛报告发布
第三单元论坛报告发布环节由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吴晓华主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一是介绍了《迈向美丽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相关成果,提出围绕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应制定应对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水生态环境治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土壤环境管理、生态保护修复、生态环境风险防控、城市和乡村环境建设等八个领域战略路线图,二是系统总结了近年有关部委和全国各地在美丽中国建设顶层设计和探索实践工作,表示目前已初步形成美丽中国建设行动体系,相关内容汇编形成《美丽中国建设在行动2021》。“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介绍了《实现2035美丽中国目标下的低碳发展愿景》相关内容,提出目前2035年美丽中国量化愿景目标具有不确定性,后续需要从生态环境、能源消费和社会经济等三个方面开展针对2035美丽中国的定量研究。
单元三论坛报告发布
单元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与创新
第四单元专题发言环节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刘毅主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王凯,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高世名,大自然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马晋红,北京大学生态景观研究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付朝阳,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李岳东,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国方,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亚立、威立雅中国区高级副总裁、董事总经理黄晓军等分别围绕绿色城镇化的制度框架和战略规划、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文化担当、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应对气候变化潜力和减污降碳量化研究、基于自然的碳中和途径案例模式、部分省份和城市美丽建设途径模式、绿色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等方面作专题发言。
单元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与创新专题发言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司司长任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欧阳志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党委委员、专职副理事长王志轩,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访问讲席教授张俊杰,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周大地,分别围绕多污染物协同减污降碳,生态系统固碳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统筹部署,美丽中国建设宣传教育与实践,美丽中国建设与经济复苏和社会公平,双碳目标下现有政策措施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美丽中国百人论坛年会交流发言
“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1年会”由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等单位共同主办,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为此次会议提供支持。有关论坛成员,生态环境部有关部门负责同志,部分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有关民主党派人士代表,科研院所、高校、国际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和媒体代表,论坛主办单位负责同志和成员代表,共12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中国能源报、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界面、澎湃等国内主流媒体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1年会现场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