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0年01月02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
2019年学术年会在京圆满召开
2019年学术年会在京圆满召开

2019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在北京举办了2019年学术年会。此次学术年会以“‘十四五’规划:从全面小康迈向美丽中国”为主题,邀请有关专家围绕“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与思路进行探讨,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美丽中国建设出谋划策,并同期召开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及第三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全会。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党委书记陆军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对各位嘉宾、委员和参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代表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的挂靠单位以及国家环境规划领域的专业研究和编制单位表达了四点期望,一是要把握历史机遇,共谋规划;二是要搭建交流平台,共推专业领域发展;三是要拓展技术应用,共推决策支撑;四是要推动学科的发展,共促人才培养。陆军书记表示,自2008年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环境规划院一直高度重视并大力支持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推进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切实起到了环境规划专业学术交流的纽带、桥梁与平台的作用。同时,陆军书记对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各位专家学者长期以来给予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的关心与支持表达了诚挚感谢。

学术年会由万军总工程师、严刚副院长主持,邀请了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的8位专家,围绕“十四五”时期重点问题、规划研究和美丽中国建设进行了主旨发言,并与参会代表进行了互动交流讨论。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为大家带来题为“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改革思考”的主旨报告,在空间规划的背景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既是基础也是规划的重要内容,王金南院士结合目前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改革的工作基础和面临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应明确定位、认准方向开展管控分区、建立评价和规划实施体系、完善数据技术支持制度,并对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空间管控改革重点方向提出了建议。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首先就“十四五”规划的宏观背景与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建议进行了主旨发言,他结合长期参与发展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有关文件制定的经历与思考,总结了规划编制中应注重的国际影响、战略逻辑、效率潜力、结果导向等视角,并强调“十四五”时期需进一步通过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针对“十四五”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研究编制,提出了突出重点研究目标的提法;加强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性研究;处理好攻坚战和持久战的关系;研究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和改革举措项目库等建议,并希望通过新一轮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升我国国家环境治理的理论认知和实践经验水平,更好地引领全球绿色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研究员,结合多次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关文件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就“十四五”规划期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进行了主旨报告。张立群研究员的报告系统总结了“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对“十四五”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经济发展主要条件及重要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他认为“十四五”期间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以及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的新一轮良性互动将支持经济进入持续较快增长,并提出“十四五”规划应在科学层面探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合理制定好现阶段各类生态环保指标,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重点任务的制定明确目标方向。

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国力围绕“十四五”国家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做了主旨发言,系统梳理了“十四五”东部创新、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四大板块的发展导向;提出“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提升和凸显五大战略引领区引领作用;分析了七大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和协调布局的总体考虑;并基于“十四五”期间“四五七”三个维度区域协调战略布局,讨论了政策制定着力点并提出了加强规划政策和机构相互衔接的建议。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就“十四五”城镇化发展趋势进行了主旨报告,他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城镇化现状特征,随后阐释影响下一步城镇化的主要因素,并就城镇化发展趋势和大家进行了探讨交流。同时,他认为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于高品质的城镇空间要求也将不断提高,因此规划编制思路需要尽快转变为实践生态文明理念下的高质量发展,从而在技术思路上体现生态优先,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水平治理。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作为规划院“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研究主要技术负责人,与大家就“十四五”生态环境形势与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总结了“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坚战期间形成的“六个坚持”的有效做法,并提出应长期继续坚持。万军总工程师认为“十四五”期间既要看到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深度调整、消费稳定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也要注意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不确定因素,及其对于生态环境重大影响。他提出谋划“十四五”的思路方法应面向2035年,面向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并围绕“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结合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技术革命、质量核心、深化改革等重点领域关键词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下一步共同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规划管理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议。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王东以“十四五”重点流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关键问题研究为主题,首先介绍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编制背景、总体考虑以及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现存问题。他提出“十四五”重点流域规划编制思路应突出继承发扬、求实创新、落地可行,坚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导向、明确流域特色,减排和增容两手并重,建议从空间框架、问题分析、目标确定、重点任务、规划项目、政策措施六个方面强化重点流域生态规划的研究编制。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柏国强总工程师的主旨发言以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化长三角生态环境联保共治为题,结合他在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环境政策、合作交流、环境信息化、工业区环境管理、尤其是近年在长三角生态环保一体化方面的研究与工作经验,深入分析了长三角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的区域协作基础,分享了上海在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中的创新示范经验,并从明确定位作用、制定协同成效的关键举措、设计创新示范政策、依托现有机制统筹协调等方面提出了长三角生态环境共保规划和深化区域协作的思考建议。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陆军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环境规划院王金南院长,冯燕副书记,万军总工程师,严刚副院长,王夏晖、王东、蒋洪强副总工程师,环境规划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马放,许振成、乔琦、包存宽等常委出席了学术年会。来自30个省份、10个城市的环境规划院所研究人员,北大、清华、哈工大等14所高校和11个国家部委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环境规划院各部门负责人和“十四五”规划技术组研究人员,约二百六十余人参加了学术年会。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