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4年12月30日
2024年生态环境领域十大热词发布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一年。近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通过主流媒体报道、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等权威信息,开展词频和主题聚类分析,结合词频热度和公众关注度,甄选出生态环境领域十大热词。
热词一: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这一年,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系统部署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将聚焦建设美丽中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重要方面,系统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充分体现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谋划。
热词二:绿色生产力。这一年,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生态环境部门着力构建“1+N”政策体系,以源头防控、精准管控、规范引领、市场引导、科技赋能为基本思路,形成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整体谋划和布局。
热词三:美丽中国先行区。这一年,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建设实施体系基本建立,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加快推动出台,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等分领域行动方案正在陆续印发,加快构建美丽中国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
热词四:碳市场扩围。这一年,全国碳市场扩围加快推进。9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公开征求意见,预计将纳入水泥、钢铁、电解铝3个行业约1500家重点排放单位,全国碳市场覆盖排放量占全国总量的比例将达到60%。
热词五:废弃物循环利用。这一年,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快构建。2月,国办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中回收循环利用是其重要一项,将为高质量发展厚植绿色低碳根基。
热词六: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这一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体系更加完善。3月,中办、国办印发实施《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全国划定4万多个生态环境管控单元,依据区域环境承载量、功能用途等建立“绿色标尺”。
热词七: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这一年,美丽中国全民行动合力有效形成。5月,生态环境部、中央社会工作部等9部门印发《关于深入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系列活动工作方案》。全国已有3500万名生态环境志愿者,2101家环保设施开放单位累计接待参访公众超过2.2亿人次。
热词八:绿色金融。这一年,绿色金融支持服务美丽中国建设作用有效彰显。9月,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推动健全金融支持美丽中国建设的政策体系,绿色金融将展现更大潜力与价值。
热词九:COP16(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六次缔约方大会)。这一年,COP16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迈出新步伐。10月下旬,COP16共同审查“昆蒙框架”实施进展,为后续目标绘制更为清晰和切实可行的行动蓝图。会上“中国角”系列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故事,吸引全球上万名参会人员。
热词十:COP29(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这一年,COP29巩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大势。11月,COP29达成“巴库气候团结契约”一揽子平衡成果,特别是达成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气候融资安排,完成《巴黎协定》第六条机制运行细则,有力维护并推动气候多边进程。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陆军研究员在解读十大热词时表示,这十大热词记录了2024年我国美丽中国建设进程,也指明了新的一年乃至未来一个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前进方向。具体而言,可概括为“四个突出”。
一是突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充分体现聚焦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形成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为导向的美丽中国建设新格局。
二是突出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绿色生产力”是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双向转化的重要抓手,将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碳市场扩围”作为健全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重要方面,对改善环境、节约资源、技术进步具有很强的杠杆效应。“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从源头上优化生产力布局,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管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三是突出生态环境治理激励引导机制不断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是我国面临生产生活废弃物规模扩大、来源复杂、利用难度增加等形势的迫切需要,助力增强资源节约意识。“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已成为具有较高社会影响力和认同度的响亮品牌,将进一步增强全民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发展“绿色金融”有助于充分发挥经济政策和市场手段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激励引导作用,加快形成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政策体系。
四是突出我国在全球环境气候治理中持续发挥重要影响。作为COP15大会主席国,我国率先出资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进程贡献力量。同时,通过“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渠道,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积极参与“COP16”“COP29”,反映出我国推动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和信心。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