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1年09月30日
综合司、规划院圆满举办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培训班
为推动上下联动开展形势分析工作,2021年9月27日至28日,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组织、我院承办了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培训班。生态环境部综合司田成川副司长、湖南省生态环境厅郑粟一级巡视员参加会议并致辞,统计与形势分析处童莉处长主持会议并授课,我院形势分析中心有关同志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评估中心、对外合作中心、政研中心6家单位有关专家进行了授课,各省生态环境厅(局)生态环境分析工作负责同志及相关技术支持单位同志近100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田成川副司长代表综合司向与会同志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综合司工作,特别是形势分析工作的支持、参与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形势分析工作要以摸清情况、研判趋势、发现问题、推进工作为主线,需要准确反映生态环境总体状况,体现工作进展和成效,研究国内外形势变化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识别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提出方向性的思路和对策,特别是在科学研判形势、准确识别问题、有效支撑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近些年形势分析工作在完善工作布局、健全工作机制、增强工作支撑、强化成果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成效,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树立系统观念、拓展研究深度、完善工作机制,努力做到站位更高、视野更宽、能力更强,切实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决策参谋助手。

培训分为主题报告、专题授课和地方经验交流环节。
在主题授课环节,童莉处长对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工作思路与要求进行授课。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研判生态环境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明确生态环境形势分析职责定位,介绍了生态环境经济形势工作机制、领域范围、技术方法方面的主要工作情况,解读了《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工作指南(试行)》,对重点内容、分析方法、工作流程等要点,并对下一步强化形势分析综合能力水平、推动地方做好形势分析工作、参与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提出工作要求和建议。

我院形势分析中心王倩副主任对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技术方法进行了授课。基于我院作为形势分析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开展的工作体会,回顾了形势分析工作的历程,介绍了形势分析中心成立以来在工作机制、工作内容、决策支撑成效等方面的情况,对常用的形势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趋势研判、空间表达、目标任务、可视化等常用分析方法以及气象评估方法、大数据应用、指数编制、减排测算、经济模型等我院特色研究成果,并对形势分析技术方法下一步发展方向和在决策支撑中发挥的重大作用进行了展望。

在专题授课环节,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杜秦川副研究员以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分析基本方法为主题,从宏观经济调控的短期及中长期目标,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短期经济分析等角度介绍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并进一步基于总量与结构、宏观与微观、国内与国际、现状与趋势、短期与长期等多重视角阐述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以经济景气方法为重点介绍了主要经济预测监测的分析方法。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室董昀副主任介绍了长周期视角下的中国经济走势分析,分享了需求侧“三驾马车”和供给侧“增长四要素”宏观分析方法,并从长周期视角解读了导致全球长期停滞的技术进步放缓、人口老龄化、分配差距拉大、金融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等中长期结构性因素,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经济结构性减速的原因,以及新发展格局深层次政策含义。
生态环境部卫星中心大气部周春艳正高工进行了大气环境遥感形势分析的授课。就区域减排效果评估、“七一”大气环境管控评估、天地一体化立体监测、温室气体遥感监测、大气污染高值区监测等方面进行了介绍,重点分析了2021年上半年我国及重点区域对流层NO2、CO柱浓度及近地面PM2.5浓度同比变化情况,结合第二产业增加值、货物周转量等统计数据进行了形势分析。

生态环境部评估中心数模部陆嘉介绍了环评数据在形势分析工作中的用途和用法。分享了近年来利用环评数据支撑形势分析工作的经验,提出了环评数据可以检验相关政策实施后的成效、反映区域和行业潜在发展形势等观点,配以事例加以说明佐证,并对利用环评数据开展形势分析提出思路和关注点,为后续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指引。

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政策评估中心黄德生副主任围绕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和形势分析进行了讲解,阐述了环境与经济关系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研究对环境与经济关系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宏观、区域、行业、企业等层面案例研究,探讨了相关技术方法在形势分析工作中的应用和创新,提出了强化形势分析、优化环保政策的建议。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中心政策研究部郑军主任专家围绕国际经济环境形势观察与分析作了发言,指出了生态环境和气候问题正在成为国际博弈焦点,国际金融与贸易政策对环境与气候的溢出效应日益明显。分享了分析国际形势的信息来源、主要思路和分析框架,并从主要经济体绿色新政、应对气候变化最新举措、可再生能源转型、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等方面,介绍了当前环境与气候变化领域的总体形势、存在的风险点和可能带来的影响。

我院形势分析中心形势室储成君主任分享了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有关案例。通过近些年在形势分析领域的探索实践,阐述了形势分析“短期-中期-长期”时间尺度体系、“要素-行业-区域”研究对象体系、“数据-模型-应用”技术方法体系的深刻内涵,总结了环境经济形势分析工作的难点和突破口,以及面对不同对象的写作方法与技巧,重点就形势分析八个重要报告和文件的编制背景、思路、方法和成效进行了介绍,拓展了形势分析工作的认识和视野。

在地方经验交流环节,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综合处张伟副处长介绍了《分析参考》内参编制情况,分享了编制经验和应用方向,提出数据共享、培训交流、绩效评估等建议。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规划所高爽副所长聚焦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社会经济重大战略部署的环境影响、不确定性事件的影响和预测分析等维度介绍形势分析工作开展情况。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陈佳高工介绍了形势分析常态化工作机制,并已纳入全省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体系,同时强化数字化应用,依托省生态环境综合协同管理平台等在线系统开展相关工作。湖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协调处罗锦介绍了以厅综合协调处为主体,逐步建立和形成了生态环境质量会商机制、形势分析报送制度以及重点任务报送制度。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战略规划部黄庆主任介绍了形势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同时将形势分析技术方法申请专利,探索将形势分析工作向重点城市、重点流域等区域进行推广应用。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综合处柴艳副处长介绍了形势分析工作开展情况,分享了工作思路和要点,以及在环境与经济影响分析、考核指标年度预判等方面的探索应用。

生态环境形势分析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支撑服务部党组和各级党委政府生态环境管理决策、推动重点目标任务有效实现的重要手段。我院作为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工作的技术支撑单位,自2008年起支撑该项工作,承担每季度向国务院报告的形势分析研究、热点专题问题研究等任务,多份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对一些工作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此次培训会议是首次全国培训,目的是提高大家对形势分析工作的认识,交流经验做法,集思广益推动工作迈上新台阶。我院将持续推动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培训作为长效化、机制化活动,搭建形势分析方法经验交流与学习平台,完善横向跨部门协作、纵向跨层级联动合作机制,共同提升生态环境形势分析工作能力和水平。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