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5年07月29日
环境规划院成功举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5年科学技术年会
“中国碳中和技术现状评估与展望”分会场活动
 
  2025年7月19-20日,以“引领绿色科技创新 助推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的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5年科学技术年会“展望绿色科技创新助推美丽中国建设”在江苏南京举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气候变化分会在此次大会中成功举办了“中国碳中和技术现状评估与展望”分会场活动。来自四川、浙江、内蒙古、宁夏、江苏、北京、山东等省份11位专家学者在分会场活动中作专题报告交流,吸引了近百名科研院所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交流讨论。分会场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蔡博峰研究员主持。
 
 
  蔡博峰研究员分享了在碳中和目标下的国家排放路径持续迭代和优化方法、中国中长期排放综合评估模型构建、技术路径求优关键问题,以及高质量基础数据建设对路径优化的核心支撑作用。
  四川省环境政策研究与规划院罗彬院长聚焦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治理协同控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问题,系统阐述了能源、产业、交通、城乡建设不同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路径,以及“十五五”四川省空气质量改善路径。
  浙江省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吴建研究员聚焦先进技术,分享了浙江省在电力行业、化工行业、石化行业、环保行业绿色低碳技术培育进展,以及浙江省城市、园区的技术应用的优秀实践案例。
  宁夏清洁发展机制环保服务中心程志研究员介绍了宁夏碳排放达峰与中和路径,对新能源和氢能产业发展规模进行了研判,提出不同行业、领域重点技术发展方向。
  江苏大学张立讲师聚焦新能源发展,提出2022-2060年中国10公里网格级别的优化发展路径,以及阐述了网格层面可再生能源部署对促进长期气候和经济双重效益的关键作用,为科学制定可再生能源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低碳发展中心胡敬韬高工介绍了基于LEAP模型的内蒙古自治区盟市层面的碳达峰路径分析与设计方法,分析了鄂尔多斯市电力行业和煤化工行业在不同情景下的行业低碳发展路径。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高晓薇正高工介绍了北京延庆区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化的的实施过程以及交易转化途径等。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慧丽高工以山西省为例,介绍能源大省中长期碳排放综合分析方法,论证了在能源密集型省份基于能源供需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可行性,为碳中和政策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曹丽斌副研究员聚焦煤化工行业,分析了煤制甲醇、煤制合成氨、煤制乙烯碳污排放特征,结合未来生产工艺和技术革新,提出基于成本最优构建煤化工行业减污降碳路径的方法。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张泽宸助理研究员结合欧盟碳市场政策机制和我国碳市场现状,分析了碳市场与碳中和技术的协同作用机制,为下一步我国碳市场机制建设提供了思路。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吕子颐助理工程师介绍了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模型构建方法,高速公路运维过程、基础设施拆除报废及废物资源化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等。
  本次分会场活动紧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及治理技术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为科学制定并高效实施碳达峰碳中和的“路线图”和“施工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策略与工具参考。气候变化分会将持续加强交流与学习平台建设,强化其作为交流枢纽与协同创新引擎的功能,与相关研究机构和同仁共同深耕前沿研究、探索最佳实践,助力我国美丽中国建设和双碳目标实现。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5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