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1年05月22日
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验共享
 
  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加速、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全面冲击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引人注目。2020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发表讲话,开宗明义的指出“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强调了“我们要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的高度,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调统一”的立场。我国作为2021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主席国,将同与会各方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管理的新战略,分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的建设经验。
  我院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研究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地区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了基础理论、决策支持、技术成果转化和地方实践指导等长期研究,借助COP15这一重要契机总结了系列研究成果进行编撰出版,以期向国际社会全面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探索。
  【区域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探索】
——《黄山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政府不懈努力,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进程明显提速,社会参与度和公众意识不断提高,各地陆续出台生物多样性专项规划。作为国内首个风景名胜区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本书在全面梳理景区生物多样性概况、特点、文化价值、价值评价、保护管理现状与进展的基础上,对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和承载能力进行了测算和评价,分析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重要性与保护物种栖息空间并划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域,提出了黄山风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10个优先领域和30项优先行动,得到了黄山市人民政府批复,力争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的系统实施,将黄山风景区建设成为全国山岳型景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
  【珍稀濒危物种科普宣传与保护】
——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手册
  中国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在湿地、森林、河流、荒漠等领域实施了多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90%的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以及大多数重要自然遗迹在自然保护区中得到有效保护。本书针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中的77种国家Ⅰ级保护植物(含亚种及变种),采用图文并茂、中英对照的形式进行科普宣教,沿用了《中国植物志》的植物分类体系及学名,记载了每种植物的中文名、学名、形态特征、花果期、分布、生境及主要致危因素,以图片形式表明其形态特点与典型特征,展示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成效。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探索】
  结合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脱贫成果,总结我国在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协同发展方面做出的探索,提出各地区培育优势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增值生态资产等多种协同发展模式,形成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减贫双赢案例》、《中国政府主导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案例》、《中国“互联网+”生物多样性案例》三册125个典型案例,分享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改善民生、促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的成就。
  《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将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绘制未来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这一举措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将成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里程碑”。以COP15为起点,我院还将继续围绕“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多样性科普知识”、“自然保护地建设与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福祉”四个重点方向持续推动面向社会公众的科普和宣传教育,系统阐述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经验,讲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故事,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为实现全球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和长远的人类福祉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4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