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4年12月01日
我院成功举办第七届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
暨科技创新助力“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
 
  2024年11月25-26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和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主办,四川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等单位承办,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协办的第七届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科技创新助力“十五五”水生态环境保护研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成功举办。来自生态环境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各级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及其直属科研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刘静副司长、综合司张华平副司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严刚副院长、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华太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四川省生态环境厅水处处长芮永峰主持开幕式。
  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刘华太副厅长表示,四川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上游水质”的殷殷嘱托,立足“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战略定位,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坚决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2023年,全省203个国控断面和142个省控断面已全部达到优良水平,长江黄河干流连续7年达到或优于II 类水质,实现“川江碧水浩荡东流”。
 
 
  水生态环境司刘静副司长指出,生态环境部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补短板、防风险、强生态、提能力、抓示范,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1-10月,全国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9.1%,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加快构建“三水”统筹治理的大保护格局,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谋划“十五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思路、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治理项目,着力破解新时期流域保护治理难题,大力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张华平副司长指出,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以高水平保护支撑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相关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长江干流连续四年、黄河干流连续两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在今后工作中,要统筹保护和发展,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守牢生态安全风险底线,构建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开展“十五五”区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思路研究,以高水平保护支撑流域高质量发展、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实施。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严刚副院长对参会嘉宾表示了热烈欢迎,阐明每年一次的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研讨会,是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着力打造的“科学-技术-管理”全链条贯通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通过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从业人员之间的充分交流、深入讨论、集思广益,为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的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会议邀请13位高校、科研院所的院士学者与行业专家做线上线下结合的主旨报告,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东副总工程师、马乐宽副所长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李淼研究员主持。
  王浩院士作了题为“生态调度之人—鱼博弈”的主旨报告,从河流伦理和技术视角,介绍了基于三次博弈的水库群生态调度理论在长江上游巨型水库群的实践应用,为解决全球水库调度中生态与经济目标冲突问题提供了新质生产力。侯立安院士以“新时代河湖新污染物防控策略”为题,分享了我国河湖新污染物现状与问题、新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提出了以源头控制、过程管控、风险评估、末端治理为方向,加强科技创新和政策机制“两个支撑”的新污染物防控关键路径。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夏青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徐军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段辛斌研究员等专家分享了水安全保障、淡水生态修复、长江十年禁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曹宏斌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谭周亮研究员等专家从工业过程、污水生物处理等角度,分享了水处理行业减污降碳的路径与实践。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魏源送研究员、清华大学李淼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金鹏康教授等专家从鄱阳湖总磷控制、复杂环境系统中的“两周外”问题、黄河中上游能源开发污染控制等视角,分享了水生态环境保护中关键问题的治理策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马乐宽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段洪涛研究员、福建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石成春正高级工程师等专家分享了“十五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思路、流域智慧管理、山顶到海洋系统治理的思路和实践。
  会议同时设置8个专题论坛,共计安排了72个学术报告。专题论坛一从水生态环境空间分区、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水生态考核、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的全面交流。专题论坛二以流域污染溯源与清单管控为重点,分享了定量精准溯源技术、流域污染源解析、氮磷输出通量估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专题论坛三从河湖健康评价、水量水质保障、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湖泊水华控制等角度分享了水生态环境综合评估与修复的研究成果。专题论坛四聚焦小流域,在流域“三水”统筹分区管理、流域污染源高精度清单构建、绿色治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专题论坛五以陆海氮磷循环过程与统筹管控为主线,在流域-海湾陆海协同治理与管控、农业面源氮磷调控、山顶到海洋的系统保护治理、入海河流域总氮治理与管控等方面,开展了陆海统筹治理的交流探讨。专题论坛六围绕地下水质量标准、土壤地下水协同管理、国际地下水管理经验、在产企业地下水污染防治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地下水环境质量管理与协同防控交流。专题论坛七以水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与创新为主线,在非点源污染负荷模拟、“数智化”管理、流域水环境容量博弈分配、河流季节性藻华主控因素阈值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专题论坛八从煤矿高矿化度矿井水综合利用、高寒高海拔地区城乡污水处理、引黄灌区退水水质管控、流域氮磷污染物通量、流域“三水”统筹的标准实践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手段。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达到了交融学术智慧,共享成功经验,碰撞思想火花的预期效果。下一步,我院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推进长江、黄河等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积极探索流域精细化管理方法和路径,深入研究流域上下游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为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4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