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31日
我院成功举办第五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
暨全球环境基金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主流化技术研讨会

2021年12月30日,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陕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的第五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暨全球环境基金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主流化技术研讨会以在线视频会议形式成功召开。
本届研讨会以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精准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促进流域水资源、水生态和水环境(以下简称“三水”)统筹管理、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广全球环境基金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主流化技术为主题,围绕新形势下“十四五”流域水生态环境管理、重点区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水环境模拟与精准治污、相关典型案例及成果推广等方面开展了研讨。生态环境部相关司局负责同志、全国31个省(区、市)生态环境系统代表、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学者及环保企业代表等1400余人报名参会。
研讨会共分新形势下的水环境管理、三水统筹与综合管理、长江和黄河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模拟与精准治污及典型实践与优秀案例等5个单元。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黄小赠一级巡视员、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严刚副院长、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李永红副主任做了会议开幕致辞。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以及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等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的15位领导和专家进行了特邀报告和主旨演讲。
本届研讨会共历时一天,为全国从事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同行搭建了交流学习平台,促进了与会代表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拓展思路、增进了解,圆满实现了预期目的。
第五届中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
暨全球环境基金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主流化技术研讨会
领导和专家怎么说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黄小赠一级巡视员作了题为《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 切实抓好十四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旨发言,强调要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把握十四五面临的形势、切实抓好十四五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李永红副主任介绍了全球环境基金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主流化技术在中国的实施应用情况,以及项目经验对“十四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严刚副院长致辞,指出实施流域水质目标精细化管理,是精准施策、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中国对流域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流域管理从以水质改善为主,向水质、水量、水生态“三水统筹”转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昌明院士作了《水资源-生态水文-环境水文-科技协同发展:水循环的理念与应用问题的若干探讨》的报告,系统分享了国际国内对于水循环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对生态水文学、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河流生态系统超有机体、蓝水与绿水、水盐-水热-水沙-供需四大平衡等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进行了详细介绍,提出水资源和生态水文研究下一步需重点关注生态水/水生态的响应关系识别、生态需水量及水动力特征分析、数字流域信息平台建设,以及面向“三水共治”的高性能统筹管理模拟模型等前沿问题。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夏青研究员作了《目标、问题、结果导向是精细化管理的主线》的报告。他以长时间跨度的视野,系统阐述了实施流域水环境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等技术关键,对节水、黑臭水体治理、清淤疏浚、活水循环、考核指标设置等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了独到深刻的见解。

生态环境部机关党委原副书记、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石效卷正高级工程师作了《关于地表水、地下水及饮用水保护与管理的思考》的报告。她基于从事环境管理工作几十年的深厚积淀,以大事记的方式,回顾了我国水生态环境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影响,以及重大政策出台的主要历程,提出了“十四五”我国地表水、地下水及饮用水水源保护思路与方向的建议,包括以水生态保护为核心,推进三水统筹,巩固碧水保卫战成果,全面落实《地下水管理条例》等。

中国人民大学王洪臣教授作了《排水与污水处理行业的低碳发展》的报告。报告紧扣当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重大命题,立足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运用大量翔实的数据,深入剖析了污水处理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环节,阐述了不同工艺、不同规模、进水浓度、排放标准、污泥含水率、除臭工艺等对污水厂碳排放的影响,并针对污水处理厂建设与运行影响碳排放的常见突出问题,提出了减少污水处理系统厌氧过程、优化污水厂运行工艺、以资源循环为抓手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建议。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刘晓波副所长作了《河湖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估进展与实践》的报告。他对国内外河湖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估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以水利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项目为重点,介绍了我国河湖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估实践开展情况,对于河湖健康的内涵、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理论的评估方法、分级标准与成果展现形式,以及河流、湖泊和水库不同水体类型的调查监测技术、评估指标体系、河湖健康影响因素等进行了阐述。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东副总工程师作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改善》的报告。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水污染防治历程及好经验好做法,全面分析了当前水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系统介绍了《“十四五”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和特色,深入剖析了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点工作内容。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孙宏亮高级工程师作了《“十四五”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点》的报告。他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定位、取得的成效和现状问题,系统阐述了“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思路、目标要求,提出了按照“一干、七支、两大水系、四湖、四区、三群”的保护空间布局,推进治“渔”、治“岸”、治“水华”,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进一步巩固长江攻坚战成效,加快形成三水统筹新格局的建议。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陈岩副研究员作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策略》的报告。他全面梳理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形势问题与保护思路,提出了按照问题导向,从促进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强化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防范干支流重大环境风险、系统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等4个维度系统开展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建议。

北京师范大学曾维华教授作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估方法体系》的报告。报告分析了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与内涵,结合北运河水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估技术方法体系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根据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实行流域自下而上分区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北京大学刘永教授作了《滇池流域精准治污决策:宏观与微观的融合》的报告,指出:湖泊水质的持续改善需建立在科学的“工程-片区-排口-河道-湖体”水质响应关系评估的基础之上,因此我国湖泊未来治理的重点工程设计应以水质改善效益和精准治污为基本前提,同时还介绍了滇池流域精准治污的整体设想和工程实践情况。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谢阳村副研究员作了《城市水生态环境保护精准施策研究》的报告,提出了实施城市精准治水需要落实“细化分区、识别问题、数据支撑、方案优化、措施量化、明确责任”等6个细化的观点,同时介绍了苏州城市精准治水工作开展情况。

武汉大学张万顺教授作了《流域水环境精细化模拟与智能云平台技术研究及应用》的报告。报告针对水环境精细化管理面临的数据粗、分析少、预测难等突出痛点,聚焦“三个治污、五个精准”,支撑自动化、智能化和业务化水环境管理,介绍了流域精细化管理耦合模型体系和智能云平台技术两大成果以及在三峡库区的典型案例应用。

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刘旗龙总工作了《渭河流域(陕西段)水环境精细化管理实践与成效》的报告,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赵亮处长作了《山西汾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实践与成效》的报告,分别介绍了渭河、汾河流域开展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推进水污染治理的工作与成效。


山东省生态环境规划研究院彭岩波副院长作了《山东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山东省积极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样板区的探索和经验。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