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政策
与管理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重金属污染防治
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空气质量模拟与系统分析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区划中心
EOD创新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投资绩效管理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2年08月19日
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2年会在赣成功举办:
聚焦“绿色低碳新动能 推动构建新格局”
2022年8月19日,“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2年会”在江西赣州举行。论坛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年会并讲话。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出席并致辞,论坛副主席、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视频致辞。会议开幕式由论坛副主席、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主持。
黄润秋对论坛成员和参会代表给予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指导表示感谢,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让绿色成为美丽中国最鲜明、最厚重、最坚实的底色。要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上下功夫,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推动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用地结构调整,加快培育绿色低碳新动能。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上下功夫,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大力深化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不断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上下功夫,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上下功夫,完善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制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推动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不断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

论坛主席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开幕致辞
叶建春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生态环境部和各位院士专家长期以来给予江西工作的支持帮助表示感谢。他说,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的殷殷嘱托,聚焦美丽“提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赣鄱大地呈现“山清水秀、天朗气清”的新气象;聚焦美丽“增色”,不断厚植绿色生态优势,赣鄱大地呈现“鸟语花香、生机勃勃”的新画卷;聚焦美丽“赋能”,纵深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赣鄱大地呈现“产业升级、绿色转型”的新局面;聚焦美丽“永驻”,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赣鄱大地呈现“法治严密、制度严格”的新格局。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乘势而上、聚力而为,以高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江西省委副书记、省长叶建春开幕致辞
张玉卓指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美丽中国百人论坛”,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跨界融合、开放交流,研讨绿色转型发展战略与政策,分享最佳实践与经验,为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集智献策。期待大家共同努力,推动实现“双碳”目标的科技创新路径。一是共同夯实绿色发展科技根基。期待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围绕“双碳”目标,聚焦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利用、新型电力系统、节能、氢能、储能、动力电池、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重点领域,推进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二是共同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围绕美丽中国的现代化治理能力,总结地方实践,提炼经验模式,打造生态知识与绿色技术共享平台、政策对话与信息沟通平台、聚集和激发人才活力的创新平台、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的开放平台。三是共同构筑美丽中国社会生态。携手各方推进绿色科学传播,凝聚绿色发展共识,让全民共享绿色福祉,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的良好社会生态。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玉卓开幕致辞
论坛主旨报告
开幕式后的主旨报告环节,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丰昌主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金南,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朱彤,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分别从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能源和经济绿色转型、以健康驱动空气污染与气候变化协同治理、新能源(风光)产业发展等方面作主旨演讲。
王金南指出,随着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形成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有望成为建设绿色低碳美丽中国的新动能。他提出,要推进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可持续蓬勃发展,一是建立健全生态产品的供给体系,协同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支撑,培育生态产品市场供给主体;二是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消费模式,带动生态产品消费需求;三是搭建多元化的交易平台和精准化的生态产品供需对接机制,推进生态产品以便捷的渠道和方式开展交易;四是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刘世锦指出,中国能源和经济绿色转型应该走一条“增量优先、以新代旧、激励创新、市场驱动”的转型之路,重点做好三个方面:一是要建立全方位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的增长型碳汇市场;二是要形成区域自主减排责任体系;三是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碳核算和碳账户体系。这需要符合国内外相关规则,可以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绿色发展相关内容进行融合,将三个方面的相关内容“打包”进一个完整的数据运行体系,进行实际操作运转。积极鼓励在创新意愿强的省、市层面先行先试,给出一定的试错探索空间,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经验后完善提高再推广。
朱彤指出,空气污染已成为我国第四大死亡风险因素,世界上90%以上的人口被高PM2.5浓度所影响。气候变化也从多个维度影响人类健康。通过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既可以减缓气候变化并降低其健康危害,也能为改善我国空气质量、保护健康提供巨大驱动力。未来,我国应当在控制空气污染保障人类健康,减污降碳应对气候变化中寻找一条优化道路,即在实现降低空气污染以及碳减排的同时,实现健康效益的最大化。
刘吉臻指出我国实现能源转型,仍需要坚持以电力为中心,以提高电气化水平为目标,形成以新能源电力生产、传输、消费为主体,具有“多元互补、源网协同、供需互动、灵活智能”特征的新一代电力系统,加速实现电能对终端化石能源的深度替代。一是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基础领域和前沿领域研究,抢占能源科技制高点;二是在政府层面,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项目审批效率,优化新能源项目接网流程;三是建立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消纳的市场机制,稳妥推进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完善电力调峰辅助服务,构建分时价格机制;四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优化财政资金使用,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主旨报告
本次论坛年会设置了专题发言、论坛报告发布等四个主题单元,研讨交流面向2035年建设美丽中国,支撑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创新、技术与产业,分享各地区、各领域实践模式与经验,为推动美丽中国和地区建设献智献策。
单元一:绿色低碳新动能——政策与创新
第一单元专题发言环节由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研究员高吉喜主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巡视员、研究员周宏春,天津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孙佑海,万科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能源基金会(EFC)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等5位成员,分别围绕双碳目标驱动水利水电行业新发展、以科学评价指标体系引导美丽中国建设、降碳减污扩绿保供增长五位一体的协同机制、技术与模式创新机制赋能碳中和社区绿色繁荣、减污降碳领域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等方面作专题发言。

单元一专题发言
单元二:绿色低碳技术和产业
第二单元专题发言环节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主持。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贺泓,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任洪强,中国光大环境(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黄海清,EDF副总裁、北京代表处代理首席代表秦虎,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裴向军,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分别围绕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碳中和的技术对策、生态环保产业发展、创新环境治理助力绿色发展、气候创新与美丽中国建设、川藏铁路工程创面生态修复技术与碳汇、数字赋能双碳行动等方面作专题发言。

单元二专题发言
单元三:论坛报告案例发布
第三单元论坛报告发布环节由“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主持。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美丽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万军,系统梳理我国美丽中国建设行动进展和地方开展美丽中国建设实践的主要情况,筛选部分典型案例,总结其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为有关部门和地方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加强美丽中国建设地方实践提供参考,相关内容汇编形成《美丽中国在行动2022》。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介绍了《北京冬奥绿色低碳遗产报告—十大技术与实践》相关内容,报告梳理总结绿色冬奥遗产,筛选出十大绿色低碳最佳实践案例和九个提名案例、十项入选技术和七项提名技术,加强这些实践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实现“3060”双碳目标和2035年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单元三论坛报告发布
单元四:美丽中国建设:实践与创新
第四单元专题发言环节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美丽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万军主持。赣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杜飞轮,北京大学生态景观研究院院长、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俞孔坚,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院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高世名,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宋继宝,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徐晓霞,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晋宇,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项目首席代表马晋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曹华斌,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张学凡,烟台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德胜等,分别围绕描绘红色赣南绿色崛起的“美丽”画卷、基于自然的水土共治途径、美丽中国的艺文实践、部分省份和城市美丽建设途径模式、美丽青山村建设、聚焦节能环保主责主业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等方面作专题发言。

单元四专题发言
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主任、研究员高吉喜,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政策与标准研究所所长王浙明,生态环境部综合司规划处副处长王倩,分别围绕推进“各美其美”的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实施机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发言,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交流发言
“美丽中国百人论坛2022年会”由生态环境部指导,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共同主办,江西省生态环境厅、赣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协办。江西省副省长陈小平出席年会。生态环境部核安全总工程师、办公厅主任田为勇出席年会。江西省政府秘书长、有关副秘书长,赣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年会。生态环境部机关有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同志,部分地方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国际机构、社会组织、企业和媒体代表,论坛主办单位负责同志和成员代表,共160余人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年会。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社、中国国际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中国能源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参加会议。

年会现场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