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为全面评估五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进展,2019年11月23日,我院京津冀区域环境研究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研讨会。会议邀请了京津冀三地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环境部政研中心、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等专家进行研讨。
会议由我院副总工、京津冀区域环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蒋洪强研究员主持。京津冀区域环境研究中心秘书长张伟副研究员汇报了中心承担的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课题“京津冀生态环保一体化的管理措施与调控策略”研究成果。天津大学杜慧滨教授汇报了大气专项“大气污染区联防联控制度和管理技术体系研究”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各位专家就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相关体制、机制和政策进行了研讨。
河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冯海波研究员提出要结合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站位要高远,要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成果。
政研中心法规部主任殷培红研究员提出要对核心成果进行聚焦提炼,所谓协同是“和而不同,同向发力”,要研究梳理出京津冀区域哪些方面需要统一,哪些需要协同,哪些属于三地自行开展的工作,在这基础上,找到各方利益共同点,提出哪些能做到一体化的措施,哪些不能做到一体化、差异化的措施,为当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重要政策建议。
我院政策部主任葛察忠研究员提出要深入梳理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以来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强调协同治理要分工落实、共同落实、协商落实,要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和承受能力,实施不同的标准制度。
天津市环境规划院副院长温娟研究员认为要深入分析当前问题及原因,针对性提出建议。要以三地经济发展地位、生态环境功能定位为依据,确立目标和措施要求,要区分中央、部委、省市三个层面,从规划的协同、产业的协同、重大项目的协同等层面,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联建、联防、联治的决策建议。
北京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韩玉花所长指出京津冀三个地方自行开展了很多协同工作,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也有很多成功的协同经验和做法,如京津冀上下游横向补偿,要积极总结经验,开展不同领域政策评估,选择实施较好的政策机制,为其他地区环境治理提供借鉴。
此外,我院大气部薛文博研究员、天津大学杜慧滨教授、王媛教授以及南开大学踪家峰教授等专家也分别就区域联防联控政策、京津冀环境立法、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和交通网络优化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最后,蒋洪强研究员对会议进行总结,结合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要把学术研究与决策建议结合起来,按照精准化、差异化、市场化、公平与效率、责任分担明确的原则,进一步创新提炼总结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一体化治理的思路和建议,推动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没有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