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日期:2024年12月11日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核算专业委员会
2024年学术年会顺利召开
 
  在喜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开展生态环境经济核算工作20周年之际,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生态环境核算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于2024年12月6日在武汉市组织召开2024年度学术研讨会,会议以“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与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发展”为主题,围绕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的理论、方法、政策应用以及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成果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学术研讨。会议由环境规划院生态环境与经济核算中心组织承办,来自高校和地方科研院所的近100位学者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第一个环节“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进展”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於方首席科学家主持。全国政协常委和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名誉院长王金南通过视频方式为会议致辞。王院士作为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的学术带头人,满怀情感地回顾了规划院20年的生态环境核算研究工作历程,就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纳入主流化程序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和样板示范作用,鼓励各地将核算成果纳入地方规划决策实践;第二,加快建立规范统一的理论方法体系,夯实核算基础;第三,开展基于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的政策体系设计,加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供给。最后,他提出专委会要搭建好生态环境核算与政策应用的学术交流平台,助推我国生态环境核算学科建设。
 
 
  会议特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资司张雨宇,介绍了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工作总体进展情况,重点对国家层面生态产品总值核算以及结果应用工作推进思路进行了详细解读。
 
 
  会议第二个环节“生态环境核算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基本理论”由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李俊生首席科学家主持。北京大学李双成教授作了题为“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解释”的报告,从生态系统服务与社会经济耦合关系的基本认知、研究范式和整合研究三个方面,提出科学和准确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面临的挑战。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谢高地研究员以“生态产品的效用与消费机制”为题,从生态产品需求增长、生态产品的效用与消费方式以及生态服务和产品供给机制三个方面解释了面向需求和面向消费市场的生态产品的差异和基于不同对象的生态产品分类方式。
  浙江大学石敏俊教授就“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要义与治理机制”进行分享交流,从市场认可和制度认可两个方面解释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核心要义,辨析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相关利益主体及其责任分担和利益协调机制的关键问题。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於方首席科学家以“20年生态环境经济核算及其应用”为题,系统阐述了规划院从绿色GDP1.0到2.0和3.0的科研贡献,论述了基于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的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性分析以及生态环境经济核算的政策应用,并介绍发布了《生态环境经济核算报告(2004-2022)》,系统展示了规划院过去20年在生态环境经济核算领域的工作成就。
 
 
  会议第三个环节“生态系统格局和价值评估与多元化保护机制”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马国霞研究员主持。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综合调查指挥中心李俊生首席科学家分享了呼伦贝尔不同退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研究成果,基于详细的草地样方调查和遥感影像数据,对呼伦贝尔草原不同退化等级的植被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赵彩云研究员分享了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分布格局与入侵机制研究,基于多年详实的调查记录,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面临的外来入侵植物挑战和应对策略,展望了未来外来入侵植物和生物多样性交叉研究的热点。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宋晓谕副研究员以祁连山为例介绍了基于远程耦合视角的生态环境治理价值的综合评估方法,对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成本和效益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不同视角的效益分析结果存在差异性。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王志凯博士分享了市场化生态保护补偿基金构建的理论基础、市场需求、驱动机制和政策要求,并详细介绍了赤水河生态基金的架构和运作模式,探讨了基金作为生态补偿市场机制重要模式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挑战。
 
 
  生态环境经济核算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形成绿色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和有力保障。专委会将一如既往的为我国生态环境经济核算与政策应用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希望有更多的同仁加入专委会,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4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