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1年04月22日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交流会暨汾渭平原大气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圆桌会顺利召开

2021年4月15日-16日,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交流会暨汾渭平原大气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圆桌会在太原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资助,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主办,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与大气污染和碳减排协同治理相关从业人员,共60余人参加了会议。

首日为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交流会,由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於方研究员主持。上午会议,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齐霁副研究员首先从机构建设、案例实践等方面介绍了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推荐机构的总体情况。全国42家推荐机构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案例实践,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和环境公益诉讼提供了有力保障。随后,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构的代表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山东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沈浩松研究员以我国环境司法鉴定机构的现状和隐忧为主题,探讨了推荐机构面临的共性问题和应对思路;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的章正勇高工全面介绍了江苏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工作的进展,并结合案例分享了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实践经验;昆明市环境污染损害鉴定评估中心的李宗逊高工以实际案例为鉴,介绍了昆明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诉讼的衔接制度;四川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吕晓彤研究员通过丰富的案例实践,总结了目前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的问题和思考,并与参会人员共同讨论。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对上午的发言做了精彩点评。
下午的会议内容围绕大气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展开,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徐伟攀博士结合大气污染鉴定评估的典型案例,介绍大气污染虚拟治理成本法应用中的重点问题;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徐灏龙正高工介绍了浙江省破解“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费用高、周期长”难题的成功经验;来自山西省环境污染损害司法鉴定中心的蔡宣琨副主任、绍兴市环保科技服务中心的王挺杨工程师、重庆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的肖入峰正高工和江苏省环保集团有限公司的董浩工程师则分别介绍了各自机构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较为典型的大气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案例,与参会人员围绕鉴定评估流程、方法和鉴定结果等相关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大气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有了更系统的认识。

第二天的会议针对汾渭平原大气治理和应对气候变化措施展开讨论,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中国区主任张洁清在开幕式致辞,张主任提到从2018年以来NRDC每年都会举办这样的圆桌讨论会,目的就是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今年圆桌会的议题也会更加紧密地围绕怎么样来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推动减碳和降污,为早日达到达峰和中和作出贡献;此外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於方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和山西财经大学任中秀教授也作为主办方、承办方和协办方代表分别致辞,共同表示希望圆桌会在交流和讨论中碰撞出可行的建议,为碳达峰、碳中和助力。会议的第一个议题是构建汾渭平原大气环境与气候变化法律政策机制,来自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柴麒敏研究员、原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侯正伟总工、山西省能源局法制和改革处栾振兴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於方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王灿发教授、山西省检察院白建云检察官和山西省社会科学院曹海霞所长进行了发言,介绍了我国能源转型政策、山西省生态环境和能源转型发展的思路和目标、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促进环境和气候目标实现、应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法律机制、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和“十四五”山西能源转型发展研究等相关内容;第二个议题为助推汾渭平原“供暖蓝”——散煤治理,来自山西科城产业创新研究院秦艳主任、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宋玲玲主任、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任彦波副秘书长和环保组织“空气侠”发起人赵亮详细说明了汾渭平原散煤治理情况、清洁取暖补贴机制、民用散煤调研情况和“守护家乡蓝”行动计划;最后一个议题是汾渭平原大气与气候治理相关建议,中国政法大学的王灿发教授组织所有参会人员共同讨论,为大气与气候治理出谋划策。
本次会议内容丰富,讨论热烈,参会人员表示本次会议收获颇丰,也对未来的工作开展充满了信心。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