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3年05月29日
环境规划院“基于数字孪生的在产企业土壤环境管理平台”
荣登中关村论坛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
2023年5月25日至30日,由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关村论坛在京举行,论坛上发布“2022/2023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牵头开发的“基于数字孪生的在产企业土壤环境管理平台”成功入选“2022中关村论坛中关村国际技术交易大会百项新技术新产品榜单”项目。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丁贞玉研究员代表开发团队在产品推介活动中对该平台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推介交流,同时一并展示了聚焦于生态环境重大工程全过程管理的“生态环境数字孪生全生命周期管理”案例。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全面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技术与生态环境全过程管理深度融合是生态环境领域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基于数字孪生的在产企业土壤环境管理平台》利用了GIS、BIM、无人机倾斜摄影、激光点云、虚拟现实(VR)、虚拟增强现实(AR)等技术,构建出在产企业三维数字底盘,在数字虚体空间中创建出数字模型,与在产企业实体在形态、质地、行为和发展规律上形成精确映射,使在产企业拥有一个数字化的“双胞胎”,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和物联网传感器技术,通过“多源数据+算法+应用场景”,实现在产企业环境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掘,成功应用于在产企业污染防控体系的建立。“数字孪生”技术将大大助力在产企业污染防治实施关键部位、关键环节、关键途径的绿色化改造,未来有望在生产企业土壤环境管理中得到更好应用。
推介活动中一并展示的《生态环境数字孪生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案例已成功入选2023年中国(杭州)智慧城市产业峰会《2022年度城市大脑(智慧城市)场景应用优秀案例》,将于6月份正式在浙江省发布。除在产企业数字孪生全过程管理相关内容外,该案例还依托目前亚洲最大投资额的生活垃圾处理与生态环境修复重点项目,创新重大项目生态环境数字孪生全生命周期管理,研发地下水预测预警与溯源追踪计算引擎、填埋气扩散模拟计算引擎、AI算法、优化设计、应急指挥等功能模块,挖掘数据价值,深入应用场景,在多场景标准工艺流程和智能化管理标准方面不断探索与实践。下一步,《生态环境数字孪生全过程管理平台》还将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以实现智能化预警与辅助决策(多模态大模型),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以提升可视交互操作效率(VR和AR交互)和数据映射关系,拓展实际应用需求场景以实现AI趋势预测分析、AI图像识别算法YOLO V5和数字化赋能绿色低碳治理等功能。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