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1年03月12日
我院“两会”期间积极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王金南代表认真履职为美丽中国建设建言献策
一直以来,我院在生态环境部党组、领导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坚定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忠实践行者,主动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不懈奋斗者。全院不但充分发挥“参谋”作用,为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献计献策,还努力发挥好“宣传员”作用,坚持实施“生态文明联播计划”,组织专家持续通过接受采访、撰写文章、授课讲座以及新媒体手段多发声、发好声,走到哪里就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传到哪里,就把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效、做法宣传到哪里。
2021年“两会”期间,我院院长王金南院士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程参加了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王金南代表牢记使命、认真履职,积极参加代表团各项活动,建言献策、参政议政,紧扣“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碳达峰、碳中和等重点问题,围绕全面开启美丽中国建设新征程等提出意见和建议,联合89名人大代表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制定<碳中和促进法>的议案》,同时独立提交了《关于把二氧化碳税纳入环境保护税的建议》和《关于加快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的建议》等4份建议。

与此同时,王金南院长还大力向社会宣传“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科学勾勒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和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规划,“两会”共接受3次中央电视台、2次新华社和1次凤凰卫视采访,以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等国家权威媒体采访,还接受了《新闻周刊》《瞭望周刊》《民生周刊》《环境保护》等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主流杂志专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用7年左右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十几年甚至30多年的大气治理历程,全国大江大河‘好水’比例已经和主要发达国家相当,全球绿化面积增长有25%来自中国” “‘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圆满超额完成”,王金南院长如此总结“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他对未来充满希望,“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如期高质量完成美丽中国建设目标” 。
国家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勾画了美丽中国的蓝图——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劣Ⅴ类国控断面和城市黑臭水体,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两个‘基本消除’带来更多蓝天碧水”“更好促进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减污降碳有挑战也有机遇”“人人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王金南院长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勾画了未来美丽中国的样子。
“在治理思路上,接下来要打好升级版的污染防治攻坚战,把减污降碳摆在更加突出的优先位置,从‘十三五’的末端治理转向‘十四五’强化前端的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从源头减少污染,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四五’时期,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转变的关键在于‘深入’,需牢牢把握‘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这个总要求,把降碳摆在更加突出优先的位置,更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王金南院长提出了对“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的建议。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该怎么走?“当前阶段最紧迫的就是要真正摒弃传统的粗放式发展道路,禁止地方在‘高碳’轨道上谋划‘十四五’‘十五五’规划,最大力度地消除未来10年产业发展的二氧化碳排放‘锁定’效应”,王金南院长提出了路线图。
在王金南院长的带领下,我院其他科研人员也在2021年“两会”期间密集发声,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在《中国环境报》《环境保护》杂志等行业权威媒体发表文章2篇、接受新媒体采访2次,从多角度就贯彻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绿色发展进行解读和提出建议。我院副总工程师、模拟中心主任蒋洪强研究员接受采访表示,“十三五”时期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公众,环保意识和理念较以往都有了更大提升。此外,生态文明制度不断深化,“四梁八柱”性质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精细化的治理模式,“这种‘一河一策’、‘一湖一策’、‘河长制’、‘湖长制’所体现的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就是精准化打法。政策所所长葛察忠研究员接受采访表示,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财税政策在推动我国践行绿色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阶段要针对绿色金融、绿色财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改正,比如整合有关专项资金,通过加强资金实施检查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投资所副所长程亮副研究员等人发文认为,“十三五”期间,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关键性贡献,助力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生态所王波副研究员发文提出,要以系统观念谋划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工程,加强本辖区行业技术标准或规范制修订,提出多元化投入和建管模式创新措施,完善生态保护与修复体制机制,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