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 > 首页栏目 >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 交流
发表日期:2014年03月25日

 

环境规划院首次揭示全国PM2.5跨界输送规律

 

由于PM2.5污染呈现典型的区域性特征,各区域、省、城市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跨界输送规律,当前“各自为战”的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模式已难以有效解决区域性的PM2.5污染问题。如何建立一套适用于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管理机制,有效降低跨界输送对PM2.5污染的影响,已成为环境管理中的一个技术难点问题。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构建区域一体化的大气污染防治机制首先是利用技术手段定量分析各行政单元之间PM2.5的跨界输送关系,建立PM2.5跨国或跨州输送矩阵(权责矩阵),明确各行政主体之间的污染“权责关系”。

为了摸清我国PM2.5跨界输送规律,我院在公益项目《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管理技术体系》研究和国家自然基金委《我国PM2.5控制路线图及其政策机制研究》项目,组成了以王金南、杨金田、薛文博、雷宇、陈罕立、付飞等人的研究团队,在前期完成的全国多污染高时空分辨率排放清单基础上,基于第三代WRF-CAMx空气质量模型(PSAT颗粒物来源追踪技术)模拟了我国PM2.5及其关键组分(一次PM2.5、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二次颗粒物)跨界输送规律,首次建立了全国31个省市与333个地级城市之间的PM2.5及其关键化学组分跨界输送矩阵,定量解析了不同季节、全年各重点区域、各省、各城市PM2.5的空间来源,厘清了全国各行政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该研究成果将为构建区域一体化、空间差异化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多污染协同控制策略提供有力科学支撑。其中,京津冀地区部分研究成果示例如下: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

Copyright © 2005-2024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3003323号-1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