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规院概况
办公室
党委办公室(人事处)
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处
计划财务处
战略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管理
与政策研究所
水生态环境规划研究所
大气环境规划研究所
生态保护修复
规划研究所
生态环境投资与产业综合研究所
形势分析与规划评估中心
生态环境风险损害
鉴定评估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规划与政策
模拟技术中心
生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
土壤保护与景观设计中心
碳达峰碳中和
研究中心
黄河生态保护研究中心
重金属环境风险防控
研究中心
气候投融资研究中心
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研究中心
海洋生态环境管理研究中心
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联合研究中心
环境保护税研究中心
农村环境保护中心
生态环境补偿研究中心
生物多样性与
自然保护地研究中心
美丽中国研究中心
无废社会创新中心
新污染物与环境健康研究中心
排放交易与减排研究中心
企业绿色治理
研究中心
生态环境与经济
核算中心
EOD创新中心
水生态研究中心

发表日期:2023年10月10日
我院完成EDF资助的美丽中国下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研究
我国正处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时期;同时也处于积极部署谋划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和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的开局阶段。常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高度同根同源同过程特征,化石能源消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等均是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当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公路为主的运输结构是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实现美丽中国目标以及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共同挑战。因此,面对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双重压力与迫切需求,亟待推进大气环境治理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在美国环保协会(EDF)支持下,我院开展了《2035美丽中国下的国家空气质量改善路线图研究》《2035美丽中国下的空气质量与气候变化的协同效应研究》项目研究工作。项目围绕我国大气环境形势及面临的问题、大气污染与温室气体协同治理的国际经验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梳理;以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为导向,研究提出分区域分阶段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在此基础上结合“美丽中国”和“双碳”战略目标,评估不同情景下的污碳减排潜力以及空气质量改善、碳减排协同效应,提出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的大气环境质量改善与碳减排协同路径。
基于我院双碳目标下中国2020—2060年CO2排放路径(CAEP-CP)研究成果,协同考虑重大治理工程,构建减污降碳协同下的空气质量改善情景,该情景下全国PM2.5年均浓度、O3年评价值浓度有望提前实现2035美丽中国目标。2035年前,PM2.5和O3浓度的降低主要由末端治理措施驱动;2035年之后,结构调整等降碳措施将成为协同减排的核心牵引。研究结果表明,面向2035年的大气环境治理路线图应以美丽中国和碳达峰目标为双牵引,持续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特别是深化VOCs与NOx协同减排,实现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以大气环境治理推进高质量达峰,降低达峰峰值、提前达峰时间;结构调整政策将抑制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推动碳排放尽早进入峰值平台期,以碳达峰深化结构调整、源头防控等治本措施,缓解空气质量改善压力。

研究框架
我院近年来围绕协同推进空气质量改善与温室气体减排这一主题,已经在碳污排放的同源性异质性解析、协同减排的驱动机制和技术路径、相关宏观决策和微观技术方案、社会管理和政策机制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下一步,我院将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结合试点案例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为实现美丽中国和双碳目标提供更好的决策支撑。诚邀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一起开展合作!
相关专题:
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没有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打印本页